
(1).古代占卜和祭祀時,用銅鏡映日聚光所點燃的火。《周禮·春官·菙氏》:“凡蔔,以明火爇燋。” 鄭玄 注:“明火,以陽燧取火於日。”《舊唐書·禮儀志四》:“欲為祭饌,将陽燧望日取火,謂之明火。”
(2).明亮的火光。《荀子·緻士》:“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則天下歸之若蟬之歸明火也。”
(3).謂公開搶劫。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六:“他們有槍!他們既肯無故的捉人,怎麼知道不肯再見財起意,作明火呢?” 高德明 《醋點燈》:“人都在那兒瞧着,你撿?你剛一毛腰,人家過來了……不給人家,報你明火。”參見“ 明火執仗 ”。
“明火”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占卜與祭祀
古代用銅鏡或陽燧(凹面銅鏡)聚日光點燃的火,稱為“明火”。這種火被視為神聖之火,常用于祭祀或占卜活動,如《周禮》記載“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
象征意義
在文獻中,“明火”也比喻光明或吸引力,如《荀子》提到“天下歸之若蟬之歸明火”,形容德行昭著者如明火般吸引衆人。
可見的火焰
指肉眼可見的燃燒現象,如爐火、篝火等,與“暗火”(如煤氣洩漏、炭火餘燼)相對。其特點是火焰外顯、溫度較高,但易被撲滅。
安全與災害場景
在消防領域,“明火”指事故現場的顯性火源,例如新聞報道中提到的“集裝箱密集點位仍在冒煙,但已無明火”。
公開搶劫
在文學或口語中,“明火”可代指明目張膽的暴力行為,如老舍作品中曾用此比喻。
其他引申
現代技術中,“明火”也用于描述特定工藝,如“明火爆炒”産生的香氣。
“明火”的核心含義圍繞“可見的火源”展開,涵蓋曆史、日常、文學等多領域。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指向,例如古代儀式中的神聖之火,或現代安全中的顯性火患。
明火是指明亮的火焰。在漢語中,明火一詞常用來形容火焰明亮、光亮的狀态。
明火的拆分部首為火,并且明火的總筆畫數為8。
明火一詞最早出現在《辭海》一書中,表示火焰明亮、光亮的狀态。
在繁體漢字中,明火的寫法為「明火」,沒有變化。
根據古代漢字寫法,明火可以寫作「明爿人土」,其中「爿」為火的古代字形。
1. 篝火在夜晚明火閃耀,溫暖了整個營地。
2. 爐子上明火熊熊,将食材烹饪得香噴噴的。
3. 明火易燃,切勿在室内點燃明火。
1. 明火執仗:指古代官吏手持明火,代表權力。
2. 明火作案:指犯罪行為在公開場合進行,毫不掩飾。
3. 明火揚名:比喻名聲大噪。
明亮、光明、光亮、燦爛
昏暗、黑暗、暗淡、熄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