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後蜀的意思、後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後蜀的解釋

五代 十國之一。 後唐 西川 節度使 孟知祥 據 蜀 稱帝,建號 蜀 ,為别于 唐 末 王建 之 蜀 ,故稱 後蜀 (公元934年-965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後蜀”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後蜀(934年—965年),又稱孟蜀,是五代十國時期由孟知祥建立的政權,定都成都,共曆兩代君主,存在31年。其名稱源于區别于唐末王建的“前蜀”,是十國中較具影響力的政權之一。

二、疆域與政治

  1. 疆域範圍:盛時轄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及湖北西部,但比前蜀有所縮小,如北線退至廣元一帶,東線退至重慶附近。
  2. 政權建立:後唐将領孟知祥趁中原内亂,于934年稱帝,國號“蜀”。其子孟昶繼位後一度勵精圖治,使後蜀國力強盛,成為五代時期相對穩定的區域。

三、經濟與文化

四、滅亡原因

孟昶統治後期貪圖享樂,朝政腐敗。964年宋太祖派兵攻蜀,次年孟昶投降,後蜀滅亡。

五、曆史評價

後蜀雖短命,但其文化貢獻(如花間詞派)對後世影響深遠。孟昶被評價為“複雜昏君”,既有治國才能,又因享樂亡國。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權威曆史資料或來源網頁(如、6、10)。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後蜀

《後蜀》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後”意為後來的,接下來的時間或者地點。“蜀”指的是蜀地,是指中國古代地理上的蜀地,主要是現在的四川地區。所以,“後蜀”可以指的是位于後來的時間或者地點中的蜀地。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後”字的部首是“口”字旁,總共有6畫;
“蜀”字的部首是“蟲”字旁,總共有11畫。

來源:
“後蜀”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曆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是在後蜀國的時候。後蜀國是一支獨立于後梁國的政權,國土主要位于四川地區,并且在十國中是比較重要的。因此,後蜀一詞被用來指代這個時期四川地區的政權。

繁體:
“後蜀”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差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後”字和現代寫法相差不大,但是在“蜀”字上有一些變化。在古代,蜀字的寫法中,首先寫的是“虍”字旁,然後是“叔”字旁,最後對下面的部分進行補全。古代的寫法更加複雜,而現代的寫法更加簡化。

例句:
1. 五代時期,後蜀國是四川地區的一個重要政權。
2. 他來自後蜀,對蜀地的曆史非常了解。

組詞:後蜀國、後蜀時期、後蜀地區、後蜀王朝、蜀地、蜀國、蜀王朝、蜀地文化、蜀地曆史。

近義詞:蜀國、蜀地、巴蜀。

反義詞:前蜀、其他地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