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ery friendly] 指兩人意氣相投,交往密切友好
語出《莊子·大宗師》:“﹝ 子祀 、 子輿 、 子犂 、 子來 ﹞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後遂以謂彼此志同道合,交誼深厚。 南朝 梁 沉約 《七賢論》:“ 山 王 二公悅風而至,相與莫逆。” 宋 陳師道 《送秦觏》詩之二:“結友真莫逆,論才有不如。” 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卷一:“餘同裡閈之友號稱莫逆者,不過三四人,皆當世知名士。” 茅盾 《幻滅》二:“所以在中學時代, 靜 和 慧 最稱莫逆,但也最會嘔氣吵嘴。”
“莫逆”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人與人之間深厚的情誼或默契。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核心出處
該詞最早出自《莊子·大宗師》,原文記載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意為彼此心意相通,毫無抵觸,後成為形容志同道合之友的典故。
字面解析
常見搭配:
詞性:
可作形容詞(如“莫逆的情誼”)或名詞(如“結為莫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莊子》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莫逆》是一個成語,意為“沒有不能克服的困難”或者“沒有不能戰勝的敵人”。它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莫”和“逆”。
在《莫逆》這個成語中,“莫”的部首是“艹”,由兩筆構成;“逆”的部首是“辶”,由三筆構成。
《莫逆》最早出現在《史記》中的“孫子吳起列傳”中。文章中描述了孫子吳起如何戰勝敵人,并最終讓敵人不敢再侵略他們的事情。
《莫逆》的繁體字書寫為“莫逆”。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根據字形演變和曆史發展,古時候《莫逆》的漢字書寫形式可能會與現代有所不同。
1. 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我們要始終保持莫逆的信念,戰勝一切困難。
2. 每個人都有莫逆的事業,隻要努力不懈,就能實現自己的目标。
《莫逆》可以與其他漢字組成不同的詞語,如莫須有、絕無僅有等。
近義詞:無敵、無所不能。
反義詞:屈服、逆流而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