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小雅·鴻雁》:“鴻鴈于飛,哀鳴嗸嗸。”後遂以“鴻嗸”形容饑民哀號求食的慘狀。 清 吳嘉洤 《荛言呈林少穆撫部》詩:“往者值祲歲,居民慘鴻嗸。”
“鴻嗸”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出處溯源
源自《詩經·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嗸嗸。”原指鴻雁群飛時發出的悲鳴聲,後引申為比喻流離失所的災民痛苦呼號的情景。
字義拆解
文學應用
清代吳嘉洤在《荛言呈林少穆撫部》中寫道:“往者值祲歲,居民慘鴻嗸”,借“鴻嗸”描寫饑荒年代百姓的凄慘境遇,增強情感渲染。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注疏或清代詩文集。
鴻嗸(hóng xiāo)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鴻鳴的聲音或長大的呼喊聲。它是由“鳥”和“號”兩個部首組成,筆畫數為15。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人們常用鳥的聲音來表示高亢,喜悅或者呼喚的心情,因此衍生出了“鴻嗸”這個詞。
在繁體字中,鴻嗸的寫法為「鴻嗚」。而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鴻嗸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用「鴻囂」或者「鴻躥」來表示同樣的意思。
1. 鴻嗸聲響徹雲霄,讓人心曠神怡。
2. 孩子們在歡樂的遊戲中發出了鴻嗸般的笑聲。
鴻嗸可以作為一個詞語的組詞部分,例如:
1. 鴻嗡響:指聲音高亢,回響無限。
2. 鴻嗡亂響:指衆多聲音同時發出,喧鬧不止。
近義詞:高亢、喧嚣、喜悅。
反義詞:寂靜、沉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