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姑恕的意思、姑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姑恕的解釋

姑息寬宥。《三國演義》第七九回:“吾今限汝行七步吟詩一首。若果能,則免一死;若不能,則從重治罪,決不姑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姑恕"是漢語中具有特定語境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暫時寬恕或暫且原諒,多用于古代文獻及正式文書中。以下從詞義、用法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解析:

  1. 詞義解析

    "姑"表"暫且、暫時",《禮記·檀弓》鄭玄注曰:"姑,且也";"恕"指寬宥、諒解,《說文解字》釋"恕"為"仁也"。兩字結合後,"姑恕"強調在特定條件下暫時不予追究過錯的行為,隱含權衡利弊後的寬容态度。例如《宋史·刑法志》載"罪狀未明者,姑恕其過",體現司法實踐中對證據不足案件的審慎處理。

  2. 文化語境

    該詞常出現于古代判例、政令或家訓中,反映儒家"仁政"與"中庸"思想。朱熹在《朱子語類》中提及"姑恕非縱惡,乃權時之策",說明其應用需以不違背倫理綱常為前提。這種有限度的寬容,與"嚴懲不貸"形成互補,構成傳統社會治理的彈性機制。

  3. 現代語義演變

    當代使用中,"姑恕"多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文學創作,口語中已被"暫時原諒""酌情寬大"等短語替代。但其蘊含的"有條件寬容"概念仍影響現代法治精神,例如刑法中"緩刑"制度與之存在理念關聯。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姑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姑恕(拼音:gū shù)指姑息寬宥,即無原則地寬容或原諒他人的過錯。例如《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中提到:“吾今限汝行七步吟詩一首。若果能,則免一死;若不能,則從重治罪,決不姑恕!”

二、詞語分解

  1. 姑:此處指“姑息”,即無原則地寬容、遷就。
  2. 恕:指寬恕、原諒,以仁愛之心待人。

三、用法與語境

四、近義與反義

五、權威出處

《三國演義》中的例句是典型用法,體現了該詞在古典文學中的實際應用。其他詞典類來源(如)也驗證了這一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白丑百煉金辦學薄耆報雪備灑掃兵額不洽彩雲易散藏頭詩曹娥碑禅袍斥叱傳教旛道傍築室導讀大統燈紅酒綠斷火堕祭督切二望煩瑣哲學奉酬光明正大規天還欵海蛇喙争簡懶兼兩狡競澆落節節勝利久延眷寄決坼客興夔龍良才靈鑰澟澟墓偈披靡撲騰樵拾啟導求娉入泮山畬沈酗瘦田隨方讨頭萬夫不當之勇甕頭醁握奇弦而鼓之謝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