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收拾場地。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下一:“ 劉雨生 轉換話題,按住 大春 的火氣,‘你們都趕快檢場。 先晉胡子 ,你去趕起社裡那條大水牯,去耖闆田。’”
(2).舊時戲曲演出時,在舞台上布置或收拾道具叫檢場。也稱做檢場工作的人員。
“檢場”是一個源自中國傳統戲曲領域的術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戲曲演出中的具體工作
指在戲曲表演過程中,由專人在舞台上布置或收拾道具、調整布景等幕後工作。例如,更換桌椅、擺放兵器、撒火彩(制造火焰特效)等。這一角色在川劇中被稱為“撒粉火”,負責通過特技增強舞台效果。
從事檢場工作的人員
也指專門負責上述工作的後台服務人員,屬于傳統戲班“七科”中的“劇通科”成員。他們需在不中斷演出的情況下快速完成道具調整,确保表演連貫性。
延伸含義
該詞被引申為“事前充分準備以确保事務順利進行”的比喻,例如:“項目啟動前需仔細檢場,避免疏漏”。
現代變化
隨着舞台技術發展,檢場工作逐漸轉為幕後,但在傳統戲曲演出中仍保留這一特色,成為獨特的文化符號。
《檢場》是一個詞語,意為檢察機關或法院的庭審場所。
《檢場》的拆分部首是“扌”和“廣”,總共有13個筆畫。
《檢場》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見于《晉書·陰麗華傳》:“陰麗華求見孝武,禦宋明帝,上表自陳,帝幸加受,于是入檢場。”意為陰麗華進入檢察機關的場所向孝武帝陳述。
《檢場》的繁體字為「檢場」。
在古時,漢字《檢場》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差異,具體寫法需要參考古代文獻和字典。
1. 周三上午九點,被告将在檢場進行審判。
2. 檢察官在檢場上提出了新的證據。
3. 檢場中的庭審過程嚴肅而莊重。
1. *********
2. 法庭
3. 審判
4. 裁決
5. 訴訟
1. 庭審
2. 審理
3. 審判
4. 開庭
5. 法庭
1. 調解
2. 和解
3. 調查
4. 調解
5. 協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