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戒的意思、懲戒的詳細解釋
懲戒的解釋
(1) [punish sb. to teach him a lesson]∶懲罰以示警戒
吊銷執照以示懲戒
(2) [discipline sb.as a warning]∶以前失為戒
詳細解釋
(1).以前失為戒。《漢書·諸侯王表序》:“ 漢 興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懲戒亡 秦 孤立之敗,於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漢武故事》:“上微行,至於 柏谷 ,夜投亭長宿,亭長不内,乃宿於逆旅。逆旅翁謂上曰:‘汝長大多力,當勤稼穡,何忽帶劍羣聚,夜行動衆,此不欲為盜則淫耳。’上默然不應……自是懲戒,希復微行。”《元典章·刑部三·穆豁子殺兄》:“若不明示罪名,則後人無以懲戒。”
(2).亦作“ 懲誡 ”。懲罰之以示警戒。 漢 蔡邕 《故太尉喬公廟碑》:“禁錮終身,沒入財賂非法之物,以充帑藏,懲戒羣下。” 宋 王谠 《唐語林·政事下》:“臣不敢不奉詔,但許臣且繫之,俟徵積年稅物畢放出,亦可為懲戒。”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卷二:“飭令戮屍傳首犯事地方示衆。經此懲誡後,各鄉紛紛開報地畝,極為踴躍。” 冰心 《斯人獨憔悴》:“原來是他們校長給他父親的信,說他們兩個都在學生會裡……請他父親叫他們回來,免得将來懲戒的時候,玉石俱焚,有礙情面。”
詞語分解
- 懲的解釋 懲 (懲) ě 戒止:懲前毖後。 處罰,警戒:嚴懲。懲罰。懲辦。懲戒。懲治。懲一警百。 苦于:“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獎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戒的解釋 戒 è 防備:戒心。戒備。戒嚴。戒驕戒躁。 革除不良嗜好:戒除。戒煙。 佛教律條,泛指禁止做的事:戒刀。戒尺。齋戒。 準備:戒途。戒裝。 古同“界”,界限。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懲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héng jiè,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懲罰或警示來糾正過錯、預防未來錯誤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懲罰與警戒結合:既包含對已發生過錯的處罰,也強調通過這種處罰達到警示作用,防止再犯。
- 應用場景:常用于法律、教育、行政管理等領域,如“懲戒違法行為”“學生懲戒制度”。
2.出處與演變
- 古代典籍:最早出自明代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七回:“逆臣子孫,布滿朝中,何以懲戒後人乎?”。
- 曆史發展:漢代《漢書·諸侯王表序》中已有“懲戒亡秦孤立之敗”的用法,強調以曆史教訓為戒。
3.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懲罰、責打、懲責(如“吊銷執照以示懲戒”)。
- 反義詞:獎勵、開恩(如“對優秀行為給予獎勵”)。
4.用法示例
- 糾正行為:“他們懶散的學習态度應該得到懲戒。”。
- 警示作用:“殺一儆百,槍斃逃兵以懲戒他人。”。
5.補充說明
- 原則性要求:需符合合法性、公正性,避免濫用(如“懲戒需基于必要性原則”)。
- 社會意義:通過約束不良行為維護秩序,促進社會進步。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如《漢書》《文心雕龍》),可參考曆史類典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懲戒(chěng jiè)是指對于違法、違規或有過失的行為進行懲罰和教育的行為。該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讠(讠是“言字旁”,表示與言語相關的字),右邊的部首是戒(戒是“戈字旁”,表示與戰争、守備有關的字)。根據筆畫順序,該字有11個筆畫。
“懲戒”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懲”字原指糾正、教訓,并通過懲罰來實現。而“戒”字則表示警戒人們,使其保持警覺,避免犯錯。繁體字“懲戒”與簡體字“懲戒”意思相同,隻是字形有所不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根據不同的朝代和字典,該詞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變化。例如,在康熙字典中,該字的寫法是“懲截”;而在《說文解字》中,則寫作“懲栉”。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學校對于學生的不良行為采取了嚴厲的懲戒措施。
2. 法律法規制定了針對犯罪行為的懲戒程式。
3. 父母的懲戒舉措對于孩子的行為改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些組詞包括懲罰、懲治、懲處、從戎(指入伍,作為懲戒的一種方式之一)等。
與“懲戒”近義的詞有懲治、懲罰、處罰等。
與“懲戒”反義的詞有獎勵、激勵、鼓勵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