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裡言的意思、裡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裡言的解釋

(1).鄉裡流行的話;俚俗的話。《孔子家語·入官》:“君子修身反道,察裡言而服之。” 宋 梅堯臣 《寄謝師直》詩:“田父相與至,裡言尚可聽。”

(2).指俚俗的詩文。多用以自謙。《明史·文苑傳三·謝榛》:“此山人裡言耳,請更製,以備房中之奏。”


(1).内言。指國内情況的報告。《左傳·莊公十四年》:“且寡人出,伯父無裡言。” 杜預 注:“無裡言,無納我之言。” 王引之 《經義述聞·春秋左傳上》引 王念孫 曰:“無裡言,謂不通内言於外,非謂無納我之言也。《襄二十六年傳》:‘……臣不能貳,通外内之言以事君,臣之罪也。’不通外内之言,即所謂無裡言。”

(2).内言。指婦女在閨房所說的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裡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基本釋義

  1. 内政報告或内部言論
    指古代對國内情況的内部彙報,常見于政治語境。例如《左傳·莊公十四年》記載的“伯父無裡言”,即指未傳達内部信息。

  2. 俚俗語言或民間話語
    包含兩種延伸含義:

    • 鄉裡流行的通俗語言(如《孔子家語》中“察裡言而服之”的用法);
    • 婦女在閨房内的私語(如成語“裡言不出,外言不入”所指的性别空間語言界限)。

二、特殊用法

  1. 文學創作中的自謙表述
    明代文人謝榛曾以“此山人裡言耳”自謙其詩文俚俗,體現文人雅俗觀。

三、語境辨析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用例判斷詞義,不同曆史文本中的“裡言”可能存在語義側重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裡言

裡言(lǐ yán)是一個漢語詞彙,有着豐富的含義和用法。分别從字面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等方面來介紹這個詞。

字面意思

裡言由兩個漢字組成,裡和言。裡可以表示内部、内心或者特定範圍,言可以表示說話、語言等。因此,裡言可以理解為内部的話語或者某一範圍内的言辭。

拆分部首和筆畫

裡言的“裡”部由裡字旁構成,裡字旁為日字頭。言的“言”部為犬旁加讠旁。總體來說,裡言的拆分字形比較簡單,分别由4個和5個筆畫組成。

來源

裡言最早出現在《漢書·楊震傳》中,具體含義當時指代“宮中言語”。後來,裡言廣泛擴展為指代某一範圍内的聲音或者言論。

繁體

裡言的繁體字為「裡言」,部分地區或者漢字書寫中也采用這個形式來表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裡言的古時候寫法為「裏言」,也是用來表示同樣的意思。

例句

1. 他的裡言充滿着智慧和見解。

2. 不要被他的裡言所迷惑。

3. 在這個範圍内,你的裡言很重要。

相關詞語

1. 表裡言辭:指言語和内心的表現一緻。

2. 不實之言:指說話不真實或者不實際的話。

3. 吐露心裡話:指誠實地說出内心的想法或感受。

近義詞

1. 話語:指人們用來表達情感、思想和意思的語言。

2. 言辭:指用言語表達出來的言論或辭令。

反義詞

1. 沉默:指不說話或不表達意見,保持安靜的狀态。

2. 不言而喻:指事情或道理顯而易見,不需要再加以解釋。

綜上所述,裡言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内部的話語或特定範圍内的言辭。它由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和筆畫相對簡單。最早出現在《漢書·楊震傳》中,後來被廣泛使用。它的繁體字為「裡言」,古時寫法為「裏言」。在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方面,裡言都有着自己的應用和聯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