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0-1969)道教學者。號圓頓子,安徽懷甯人。少讀古籍醫書,研老莊道家之學。後曆遊九華、武當、崂山等名山勝迹。三十八歲後常居上海,任仙學院教授,主編道學雜志,曾研讀道藏,寫出部分道藏目錄、索引及道書多種,對中醫理論也有研究和著述。建國後,曾任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會長。著有《黃庭經講義》、《孫不二女丹詩注》、《靜功療養法》等。
陳撄甯(1880-1969)是中國近現代道教領袖人物、仙學創始人,其名字與生平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以下從多角度詳細解釋:
原名與改名
本名元善、志祥,後因崇尚道家思想,取自《莊子·大宗師》“撄甯者,撄而後成者也”一句,改名“撄甯”。
哲學含義
“撄甯”出自《莊子》對修養境界的闡釋:“撄,擾動也;甯,寂靜也。動而常寂,雖撄而甯者也”。意為經曆紛擾後歸于甯靜,體現道家“動中求靜”的修行觀。
道教地位
被尊為“當代太上老君”“仙學巨子”,曾擔任中國道教協會會長,緻力于道教理論革新與傳承。
學術成就
代表作品包括《黃庭經講義》《靜功總說》《道教起源》等近30種,涉及丹道、養生、教理等領域,對中醫理論亦有研究。其思想至今在道教文化研究與實踐中占據重要地位。
生于安徽懷甯書香世家,少時熟讀儒典,後因體弱研習仙道養生,遊曆九華、武當等名山,晚年常居上海從事道教教育與著述。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看、2、5、6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