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刀龜貝。古代用作貨币。亦泛指金錢財貨。 三國 蜀 諸葛亮 《将苑·西戎》:“ 西戎 之性,勇悍好利,或城居,或野處,米糧少,金貝多。”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名實》:“吾見世人,清名登而金貝入,信譽顯而然諾虧,不知後之矛戟,毀前之幹櫓也。” 王利器 集解引 盧文弨 曰:“《漢書·食貨志》:‘金刀龜貝,所以通有無也。’” 隋炀帝 《白馬篇》:“白馬貝金裝,橫行 遼水 傍。”
“金貝”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金貝”原指古代作為貨币使用的金刀、龜甲和貝殼,後泛指金錢財貨。例如《漢書·食貨志》提到“金刀龜貝,所以通有無也”,三國時期諸葛亮也曾在《将苑·西戎》中描述西戎地區“金貝多”。
文化延伸
北齊顔之推在《顔氏家訓》中以“金貝”暗喻物質利益與名譽的關系,如“清名登而金貝入”。
作為成語,“金貝”讀作jīn bèi,比喻内在價值遠高于外在形式,強調品德、才華等非物質財富的重要性。例如形容一個人雖外表樸素但才華橫溢,可用“金貝”作喻。
在姓名學中,“金”與“貝”組合常被賦予以下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完整信息,可參考《漢書》《顔氏家訓》等文獻,或通過查字典等工具查詢。
《金貝》是一個獨特的詞語,通常用于形容某種珍貴且美麗的貝殼或珍寶。它可以代表上等的、珍貴的東西,具有特殊的價值。
《金貝》這個詞可以分解為兩個部分:金和貝。金代表金屬,而貝則代表貝殼。
金的部首是金字旁(钅),有三畫。貝的部首是貝字旁(貝),有五畫。
《金貝》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具體來源尚不明确。這個詞在漢字的繁體寫法中保留了原有的形态,沒有發生太大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略有不同。然而,對于《金貝》這個詞,它的古時候寫法和現代寫法基本一緻。
以下是幾個使用《金貝》的例句:
組詞:金貝石、金貝母、金貝殼、金貝紋
近義詞:珍寶、寶貝、寶石、寶藏
反義詞:平凡、普通、不起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