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美物的意思、美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美物的解釋

(1).美好的物品。《禮記·祭統》:“三牲之俎,八簋之實,美物備矣。”《國語·周語上》:“衆以美物歸女,而何德以堪之。” 漢 劉向 《列女傳·晉羊叔姬》:“夫有美物,足以移人,苟非德義,則必有禍也。” 明 朱權 《太和正音譜·評谷子敬》:“其詞理溫潤,如璆琳琅玕,可薦為郊廟之用,誠美物也。”

(2).稱美其物。 晉 左思 《三都賦》序:“美物者貴依其本,讚事者宜本其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美物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精美之物

    指具有審美價值的物品或自然事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美物即“美好的事物”,強調物品的精緻與觀賞性。

    《漢語大詞典》:引《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緻邦國之用……六曰貨貢,七曰器貢,八曰币貢,九曰材貢,十曰貨賄”,鄭玄注“美物”為“珍奇器物”,特指工藝精湛、材質珍貴的物件。

  2. 象征美好品德

    古代文獻中常以“美物”隱喻高尚情操。

    《文心雕龍·原道》:“雲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贲華,無待錦匠之奇。夫豈外飾,蓋自然耳。”此處“美物”暗喻天然去雕飾的德行。


二、曆史語義演變

  1. 先秦典籍中的“物”與“美”

    《禮記·樂記》:“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孔穎達疏:“物,外境也。”結合“美”的修飾,引申為“引發愉悅的外在對象”。

    《莊子·齊物論》:“萬物與我為一”,其中“美物”隱含對自然造化的贊歎。

  2. 唐宋文學中的意象拓展

    白居易《琵琶行》:“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以“美物”反襯人生無常,賦予其哲學意涵。


三、現代用法與權威界定

  1. 詞典規範定義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明确“美物”為“美觀而實用的物品”,如“家居美物”“手作美物”,側重功能與美學的統一。

  2. 語言學延伸

    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指出,“美物”在口語中可指代“令人喜愛的人或事物”,如方言“伊是吾心尖浪個美物”(吳語,意為“她是我心尖上的人”)。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 羅宗強.《文心雕龍注疏》. 中華書局.
  3. 王先謙.《莊子集解》. 上海古籍出版社.
  4. 朱東潤.《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 上海古籍出版社.
  5. 李行健.《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6. 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 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美物”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美物”指美好的物品或值得贊美的事物,既包含外在的審美價值,也強調内在品質的優良。


二、詳細釋義

  1. 古代文獻中的解釋

    • 美好的物品:如《禮記·祭統》提到“三牲之俎,八簋之實,美物備矣”,指祭祀時珍貴的祭品;《國語》中“美物歸女”則指将珍貴之物贈予他人。
    • 稱美其物:晉代左思在《三都賦》序中提出“美物者貴依其本”,強調贊美事物需基于其本質。
  2. 現代用法擴展
    現代語境中,“美物”可泛指一切美麗或優質的事物,如自然景觀、藝術品、工藝品或高品質商品,既注重外在美感,也包含實用價值。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辨析

需注意“美物”與“寶物”的區别:前者側重審美與品質,後者更強調稀有性或價值屬性。例如《列女傳》提到“美物足以移人”,即指美好事物對人的影響。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禮記》《國語》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阿丈版納保辜崩亂萆薢采詩椿象低等抵犯廢寝忘飧扶老婦人之仁膏粱纨褲高屋官年過水面還帳厚情火鈎講衆監候減瘦繭絲岕荈驚遁徑直九饤盤技藝娟妍蹻容裡出外進慢服懵然無知面骨面計墨綠排調牌匣配戲疋拜皮下牽肘儒官僧院沙時計十玄識學受冊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之所惡鎖鐄貪很袒免通明麻同文共軌吐話,吐話兒罔象韋布交威靈烏臼無施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