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烏桕 ”。落葉樹。實如胡麻子,多脂肪,可制肥皂及蠟燭等。《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二·西洲曲》:“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烏臼》:“《玄中記》:‘ 荊 揚 有烏臼,其實如鷄頭,迮之如胡麻子,其汁味如豬脂。’” 宋 辛棄疾 《臨江仙·戲為期思詹老壽》詞:“手種門前烏桕樹,而今千尺蒼蒼。”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烏桕木》:“烏桕,烏喜食其子,因以名之……或雲:其木老則根下黑爛成臼,故得此名。”
(2).鳥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三·伯勞》:“鷑鳩,《爾雅》名鵧鷑…… 江 東謂之烏臼。”
烏臼(學名:Sapium sebiferum),在《漢語大詞典》中記載為落葉喬木,屬大戟科植物,古稱"烏桕",因"臼"與"桕"通假而存在異名現象。其名稱源自《本草綱目》,李時珍釋名"烏臼"因"烏喜食其子,其木老則根下黑爛成臼"的特征得名。
該植物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語言學角度,"烏臼"存在地域性異名現象,如湖北稱"木梓樹"、安徽稱"桕籽樹"。該詞彙在《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中收錄有7種方言稱謂,印證其廣泛分布特性。
“烏臼”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主要包含以下兩類解釋:
基本屬性
學名 Sapium sebiferum,屬大戟科落葉喬木,高約8-15米,樹皮灰褐色,葉片菱形全緣,冬季變紅,是少見的紅葉植物。
果實為蒴果,種子外包蠟質假種皮,可提取油脂用于制作蠟燭、肥皂或油漆。
特征與用途
鳥類名稱
指一種鳥,唐代張祜詩句“烏臼花生烏臼啼”提及此名,明代《本草綱目》稱其為“鷑鸠”(伯勞鳥的别稱)。
成語比喻
古代用“烏臼”比喻人的智慧或才能,因其黑色象征深沉内斂,需結合《史記》等文獻理解。
提示:如需更詳細的植物學信息,可參考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貝玉佖佖兵員伯通博聞辯言缽盂精不周山慚惋抽演楚語出震禦極遞遷杜觯發落方礙豐厚風言俏語服辂弓調馬服漢誓宏圖佳對燋烽嘉觞駕轅九龍池坎肩昆調連續劇列縣裡談巷議流氓無産者杪冬蜺雲弄毫墨樸古青玑屈行熱地上蚰蜒三社騷體上來賞弄蛇鱗什不閑澌靜索強瑣智泝述吞奪完羝瓦窯微眇猥人烓竈文耀烏龍茶香輔顯命宵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