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監候的意思、監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監候的解釋

(1).監禁候審。《水浒傳》第三六回:“知縣看罷,且叫收禁牢裡監候。”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圓駕》:“不想平章回朝,恰遇 柳生 投見。當時拿下,遞解 臨安府 監候。”《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 滕大尹 ﹞喝教将兩家妻小監候,立限速拿正賊,所獲贓物暫寄庫。”

(2). 明 清 兩代對************不立即執行者,暫行監禁,等候秋審、朝審複核的稱為“監候”,有斬監候和絞監候二種。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釋道·真人張元吉》:“上命監候待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歸山》:“奉旨 周鑣 、 雷縯祚 ,着監候處決。”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問拟》:“同一死罪,則有立決、監候、直犯、襍犯之不同。”

封建時代天文官署的屬官。《隋史·百官志下》:“太史監候……為從九品。”《新唐書·百官志二》:“司天台……五官監候三人,正八品下。”《明史·職官志三》:“欽天監……五官正推曆法,定四時。司曆、監候佐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監候是明清時期司法制度中的特定法律術語,指對判處死刑的罪犯暫不執行,收監等候複核的審判程式。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與法律定義


二、分類與適用情形

  1. 斬監候:

    判處斬首死刑但暫緩執行,常見于非謀反、惡逆等非“十惡”重罪,如鬥殺、誤殺等案件。

  2. 絞監候:

    判處絞刑但需複核,多用于情節較輕的死罪,如盜竊官物、過失緻人死亡等。


三、司法程式特點


四、曆史文獻依據

  1. 《漢語大詞典》:

    釋“監候”為“明清時對判處死刑不立即執行者,暫行監禁,等候秋審、朝審複核的制度”。

  2. 《大明律·刑律》:

    規定“死刑二:絞、斬。皆待秋審再審,其有情可矜疑者,監候”。

  3. 《清史稿·卷一百四十四·刑法志三》:

    “死罪分‘立決’‘監候’。監候則入秋審,審其可生與否。”


五、制度影響與演變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監候”是古代司法術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1. 監禁候審
    指将嫌疑人暫時關押,等待進一步審理或判決。例如《水浒傳》第三十六回提到“收禁牢裡監候”,即指此意。

  2. 明清死刑緩期制度
    明清時期對判處死刑的罪犯暫不執行,關押至秋審、朝審複核後再定奪。分為兩種:

    • 斬監候:死刑方式為斬首,需複核後執行。
    • 絞監候:死刑方式為絞刑,同樣需複核。

二、曆史背景與運用


三、例句參考

總結來看,“監候”既指臨時羁押的司法程式,也是明清死刑複核制度的重要環節。

别人正在浏覽...

阿基米德白頭蹀跇脖頸補諡豺狼當道弛沓川程詞狀大房山大吉方冊繁擾翻掌佛口蛇心符袋婦人拜浮物詭計含收何所夾被蹇蹷蹇之匪躬積次精餾旌棨經算濬流開演犒賞墾租嬾嬾料估立成眉下添眉樸隘卿雲權衡利弊驅鵲營橋曲曲折折驅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潤浸三鬥艾撒潑放刁上梁山河攝位十三科刷蕩書香人家泰治投籃外邦萬彙尾櫜僞名鮮澤阋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