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救火用的一種鈎搭工具。《水浒傳》第四一回:“這邊後巷也有幾個守門軍漢,帶了些人,拕了麻搭、火鈎,都奔來救火。”
2.古代兵器名。
“火鈎”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救火工具
指一種用于滅火的鈎狀工具,通常用于勾拉燃燒物或清理火場。例如《水浒傳》第四一回提到:“這邊後巷也有幾個守門軍漢……拕了麻搭、火鈎,都奔來救火”。
古代兵器
作為冷兵器的一種,其形制可能與鈎類武器相關,但具體用法和形制在史料中記載較少。
在部分語境中,“火鈎”被引申為比喻依附權貴、寄人籬下的人,例如:“他是一個火鈎,完全依賴于上司的支持”。不過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詞典,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水浒傳》原文或古代兵器研究資料。
《火鈎》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用于夾取火種的工具,一般是指用來生火的火叉。
《火鈎》的部首是火,它由四筆構成。火的部首筆畫數為四,鈎的部首筆畫數為九。
《火鈎》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常常使用火鈎來夾取火種,然後用它們來點燃火把或者蠟燭等。隨着時間的推移,這樣一種用于生火的工具就被稱為火鈎。
《火鈎》的繁體字為「火鉤」。繁體字中的「鉤」與簡體字中的「鈎」音、義相同,隻是書寫形式略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對于《火鈎》一詞的寫法會有些許不同。一種寫法是「火鈎」,另一種則是「火鉤」。
1. 他小心翼翼地用火鈎夾起了一根火柴。
2. 女孩手中握着火鈎,注視着火苗跳動。
火把、火炬、火柴、火焰、火塘等。
火叉、火夾。
火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