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受冊命。 宋 洪邁 《夷堅甲志·僞齊咎證》:“僞 齊 受冊之初,告天祝版,吏誤書年號為 靖康 。” 宋 嶽珂 《桯史·李順吳曦名谶》:“較其即位受冊之日不差毫髮。” 清 吳偉業 《思陵長公主挽詩》:“受冊威儀定,傳烽羽檄忙。”
“受冊”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詳細解釋:
指接受冊命或冊封,即古代官員、貴族通過官方文書(“冊”)正式獲得職位或封號。例如宋代洪邁記載的“僞齊受冊”事件,就是政權接受冊封的典型場景。
字義分解
曆史淵源
源自古代官僚體系,如《夷堅甲志》提到官吏在受冊時誤寫年號,側面反映儀式的嚴肅性。
古代用法
多用于描述帝王對臣屬的正式任命,如宋代嶽珂《桯史》記載的即位受冊儀式。
現代引申
可比喻接受重要職責或任務(如企業高管的任命),但此用法需結合語境。
以上信息綜合了古代典籍及現代詞典釋義,主要參考高權威性來源。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可查閱《夷堅甲志》《桯史》等原文。
《受冊》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接受、領受的記錄冊子或證明。它有着豐富的含義和用法。
《受冊》的拆分部首是“又”,筆畫數為5畫。
《受冊》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曆書和文物記錄。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受冊」。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受冊」可以寫作「受冊」,使用了較為繁瑣的字形和結構。
1. 她收到了一本精美的受冊,記錄了她在這個項目中的貢獻。
2. 他領取了學校發給他的學生證,這是一本受冊。
1. 受傷:指遭到傷害或損害。
2. 受辱:指受到羞辱或恥辱。
1. 接收:接受、領受。
2. 領取:接受、取得。
拒絕:不接受、不領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