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受冊的意思、受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受冊的解釋

接受冊命。 宋 洪邁 《夷堅甲志·僞齊咎證》:“僞 齊 受冊之初,告天祝版,吏誤書年號為 靖康 。” 宋 嶽珂 《桯史·李順吳曦名谶》:“較其即位受冊之日不差毫髮。” 清 吳偉業 《思陵長公主挽詩》:“受冊威儀定,傳烽羽檄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受冊”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古漢語詞彙,主要與古代中國的禮儀制度,尤其是冊封制度相關。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受冊”指接受冊命、冊封的行為。在古代禮儀中,“冊”特指帝王用于冊立、封贈的诏書或文書(以竹簡或玉版制成)。“受”即接受、領受。因此,“受冊”專指臣子、後妃、宗室等正式接受帝王授予爵位、封號或官職的儀式及過程。該詞強調儀式的莊重性與皇命的權威性,常見于史書對宮廷禮儀的記載。

二、詞義特征與使用場景

  1. 儀式性:受冊是官方正式典禮,需遵循嚴格的禮制程式。例如《新唐書·禮樂志》載冊封皇後時“皇後受冊,乘輿以出,侍從如常儀”,體現其規範性。
  2. 權威性來源:冊命代表帝王意志,受冊者由此獲得法定身份。如《宋史·職官志》言親王“受冊畢,詣東宮謝”,表明冊封是權力授予的象征。
  3. 對象特定性:多用于皇室成員(太子、後妃)或功臣(諸侯、重臣)。《尚書·周書》載周公分封諸侯“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受冊者需“再拜稽首”以示尊崇。

三、語義辨析

需區别于“受封”: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受冊”詞條釋義及《新唐書》用例。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解析“冊”的禮制内涵及“受冊”禮儀流程。
  3. 《中國禮儀制度研究》(楊志剛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詳述冊封制度中“受冊”儀式的曆史演變。
  4. 《辭源》(修訂本):收錄“冊命”制度,佐證“受冊”的封建禮制背景。

“受冊”是古代中國政治禮儀的核心詞彙,特指在冊封典禮中接受帝王冊命文書的行為,承載着權力合法性與等級秩序的文化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受冊”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接受冊命或冊封,即古代官員、貴族通過官方文書(“冊”)正式獲得職位或封號。例如宋代洪邁記載的“僞齊受冊”事件,就是政權接受冊封的典型場景。


二、構成與來源

  1. 字義分解

    • 受:接受(如受封、受職)
    • 冊:古代編串竹簡形成的文書,後指帝王封賞的憑證(如冊封、冊立)
  2. 曆史淵源
    源自古代官僚體系,如《夷堅甲志》提到官吏在受冊時誤寫年號,側面反映儀式的嚴肅性。


三、用法與引申

  1. 古代用法
    多用于描述帝王對臣屬的正式任命,如宋代嶽珂《桯史》記載的即位受冊儀式。

  2. 現代引申
    可比喻接受重要職責或任務(如企業高管的任命),但此用法需結合語境。


四、文獻例證


以上信息綜合了古代典籍及現代詞典釋義,主要參考高權威性來源。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可查閱《夷堅甲志》《桯史》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鞍馬百醆鏟運車充攝處當杵臼之交此發彼應萃聚翠筠大暑燈虎彫俎底麗懂行豐城神物附火呷醋節帥哥斯達黎加歸攏詭設孤零零還國護心鏡踐伐将迎将種交亵荊樲敬老愛幼精搖晉職機事不密抗木狂颷郎巾襕袍鍊習門郎命脈民族主義墨鴉泥丸女贽沛沛清早上瓊乳讓登如蟻慕膻散籌森林生态系統盛筵射親勢不可當市際唰溜溜同羁萬彙五老榜缃桃銷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