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袒免的意思、袒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袒免的解釋

袒衣免冠。古代喪禮:凡五服以外的遠親,無喪服之制,唯脫上衣,露左臂,脫冠紮發,用寬一寸布從頸下前部交于額上,又向後繞于髻,以示哀思。《禮記·大傳》:“五世袒免,殺同姓也。” 陸德明 釋文:“免,音問。” 孔穎達 疏:“謂其承高祖之父者也,言服袒免而無正服,減殺同姓也。”《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 景公 ﹞迺使男子袒免,女子髮笄者以百數,為開兇門,以迎 盆成適 。”《舊唐書·孝友傳·崔沔》:“堂姨、堂舅、舅母服請加至袒免。”《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回:“怎的叫作‘袒免’,就如如今男去冠纓,女去首飾,再繫條孝帶兒,戴個孝髻兒一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袒免”是中國古代喪服制度中的一種禮儀形式,主要用于五服以外的遠親或特殊關系者。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袒免是古代喪禮中最輕的服制,適用于與逝者關系較遠的親屬(如五服之外的遠親)或特殊場合(如朋友客死他鄉)。其核心儀式包括:

    • 袒露左臂(脫上衣或卷袖);
    • 脫去冠冕,束發并用寬一寸的布條從額前繞至腦後固定;
    • 以布纏頭,區别于正式喪服的麻布材質。
  2. 儀式意義
    通過簡化服飾表達哀思,既體現對逝者的尊重,又區分親疏關系。《禮記·大傳》提到“五世袒免,殺同姓也”,表明對同姓遠親的哀悼需降低服制等級。

  3. 使用場景

    • 遠親關系:如高祖以上或同姓但血緣較疏的親屬(《禮記》記載);
    • 特殊情境:如朋友在異國去世,歸國後則停止此禮(《儀禮·喪服》提及);
    • 政治場合:史書《晏子春秋》記載齊景公曾令百餘人行袒免禮迎接陣亡将士。
  4. 與其他喪服的區别
    五服以内親屬需穿正式喪服(如斬衰、齊衰等),而袒免無固定喪服,僅通過肢體和發飾表達哀悼,屬于“無服之喪”。

  5. 注意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袒免”解釋為“公正寬恕”,可能與原意存在混淆,需結合古代文獻理解其本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禮記》《儀禮》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袒免

袒免是一個漢字詞語,是由“衣”和“免”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衣”是指衣物,表示人身上的覆蓋物;而“免”則是指免除,表示擺脫、解除的意思。因此,袒免的意思是解除衣物,即脫去衣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袒(衣字旁,8畫):表示衣物。

免(免字旁,8畫):表示免除。

來源:

“袒免”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商君列傳》中。在這篇文章中,袒免的意思是指解除武裝,脫掉護具,與平民無異。後來,袒免的含義逐漸擴展,還可以用于引申其他方面的意義。

繁體:

袒免(繁體字:袒免)。

古時候漢字寫法:

袒免的古漢字寫法為「袒勉」,表示脫掉衣物,解除束縛的意思。而在現代漢字中,「勉」字已經不再使用,被「免」字所代替。

例句:

1. 在這個炎熱的夏天,我躺在草地上,袒免身體享受清涼的微風。

2. 孩子在玩水時,總是會興奮地脫下鞋襪,袒免雙腳跑進海邊。

組詞:

1. 袒胸:解開衣物的上半部,露出胸部。

2. 免罪:免除罪責,不受懲罰。

近義詞:

1. 解脫:擺脫束縛、壓力。

2. 脫去:取下、摘下衣物或物體。

反義詞:

穿戴:穿上、戴上衣物或物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