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面骨的意思、面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面骨的解釋

顔面骨。 宋 梅堯臣 《宿安上人門外裴如晦胥平叔來訪》詩:“燈前相對語,怪我面骨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面骨在漢語詞典及解剖學中特指構成面部輪廓的骨骼結構,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基礎釋義

面骨(miàn gǔ)指人體頭部前下方組成面部的骨骼群,位于顱骨前下部,共同塑造面部形态并支撐軟組織。區别于保護大腦的腦顱骨,面骨主要構成颌面區域框架。

二、醫學解剖構成

面骨由8類共14塊骨骼組合而成,具體包括:

  1. 上颌骨(2塊):位于面中部,支撐上牙、鼻腔底及眼眶下壁。
  2. 顴骨(2塊):形成面頰突出部,連接額骨、颞骨與上颌骨。
  3. 鼻骨(2塊):構成鼻梁上部支架。
  4. 淚骨(2塊):位于眼眶内側壁前部。
  5. 腭骨(2塊):組成口腔頂後部與鼻腔底。
  6. 下鼻甲(2塊):附着于鼻腔側壁的卷曲薄骨。
  7. 犁骨(1塊):分隔鼻腔後部的三角形骨闆。
  8. 下颌骨(1塊):面部唯一可動骨,承載下牙并參與咀嚼。

三、核心功能

四、臨床關聯

面骨骨折(如顴骨、鼻骨骨折)可導緻面部畸形、複視或咀嚼功能障礙,需通過CT影像評估後手術複位。


參考資料: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面骨"釋義,商務印書館. 查看來源
  2. 《人體解剖學》顱面骨章節,人民衛生出版社. 查看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面骨”是人體顱骨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面骨又稱面顱,位于顱骨前下部,由15塊骨共同構成,主要形成面部輪廓并支撐五官結構。

二、組成結構

  1. 主要骨骼
    • 上颌骨(1對):構成上颌及眼眶下部。
    • 下颌骨(1塊):唯一可活動的面骨,支撐下牙并參與咀嚼。
  2. 其他骨骼
    • 顴骨(1對):形成面頰突出部。
    • 鼻骨(1對)、淚骨(1對)、下鼻甲(1對):構成鼻腔及眼眶内側壁。
    • 腭骨(1對)、犁骨(1塊):形成口腔頂部及鼻中隔。
    • 舌骨(1塊):位于頸部,支撐舌部肌肉。

三、文學引用

宋代梅堯臣在詩中曾用“怪我面骨生”形容面容消瘦,側面印證該詞在漢語中的曆史使用。

四、功能特點

面骨不僅維持面部形态,還與咀嚼、呼吸、感官保護等功能密切相關。例如:顴骨保護眼球,下颌骨實現咬合動作。

别人正在浏覽...

彪休不妨不少慘冽柴壩樗枥翠鬟蹙竦丢搭獨峰牛多曆年稔奉安風告諷贊服禫敷張浮徵跪靈滾刀手河女河星歡若平生花衣揮沐吐餐翦水花監寺薦譽禁備九射格俊廚顧及钜賢看設涼吹厘比罹兵曆次栎散隆美龍綿淪漂毛烘烘貓掌風侔德牛山淚俳諧體平莽貧姑謙雅切齒商商蛇鱗受廛水館天棘王姬網路蝦蛤曉識謝家輕絮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