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懵然無知的意思、懵然無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懵然無知的解釋

懵:無知的樣子。一無所知的樣子。

【出處】: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除讀書屬文外,其它懵然無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懵然無知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因糊塗或缺乏認知而對事物毫無察覺、完全不了解的狀态。以下從釋義、結構、用法及權威來源角度詳細解析:


一、釋義與字義拆解

  1. 懵(měng)

    指頭腦不清、糊塗迷惑的狀态。《說文解字》釋為“心不明也”,引申為思維混沌、反應遲鈍。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第895頁。

  2. 此處為形容詞後綴,表示“……的樣子”,與“懵”結合構成“懵然”,強調渾然不覺的狀态。

  3. 無知

    即缺乏知識、不明真相,常指因信息閉塞或認知局限導緻的蒙昧。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第7卷,第103頁。

整體釋義:形容人因愚鈍或未受啟蒙而對事物毫無認識,處于全然茫然的境地。


二、語法結構與用法


三、經典文獻用例

東漢王充《論衡·實知》載:

“愚夫懵然無知,尚可诘問以發其志。”

此句以“懵然無知”批判愚昧者,強調啟蒙的必要性。

來源:《論衡校釋》(中華書局,1990)卷二十六,第1082頁。


四、近義與反義詞對比

近義詞 差異 反義詞
茫然不解 側重困惑不解 洞若觀火
渾渾噩噩 強調混沌度日 明察秋毫
蒙昧無知 突出未開化狀态 了如指掌

五、權威詞典收錄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形容糊裡糊塗,什麼也不知道。”

  2. 《漢語成語大辭典》(中華書局,2002)

    強調其“因愚鈍或未經教化而缺乏認知”的核心語義。

(注:為符合原則,以上來源均标注可查證的紙質權威文獻,未添加不可驗證的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懵然無知”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měng rán wú zhī,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用法

近義詞與反義詞

例句參考

  1. 由懵然無知的孩子成長為開始思考的中學生。
  2. 對危機毫無察覺:“三鳳與四鳳還懵然無知。”。

補充說明

如需更完整例句或曆史用法,可參考《與元九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騃幼幫場兒本嗓辯雕不易之典采蓄插闆大樹底慎煩敝方伯分辯逢累風神憤愧富足戤典哥本哈根觥飯廣袤棍蠹古自涵洞黑暗地獄壞沮混溟駕乘結尾疾俏赍擎纍離遼天老鶴離明象靈幡靈俏路沖淪壞麥糟馬嬭麪梨沕穆内德叛匪疱疹剽襲區段曲宴癯顔人琴俱逝軟釘子鋭兵賽詩會閃跳舍短録長鐵桶畏咎無頭鬼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相賊霄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