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萆薢的意思、萆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萆薢的解釋

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根、莖可制澱粉,也供藥用。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萆薢》:“萆薢蔓生,葉似菝葜而大如碗,其根長硬,大者如商陸而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萆薢(bì xiè)是一種傳統中藥材,其名稱來源于植物“粉萆薢”或“綿萆薢”的幹燥根莖,屬于薯蓣科植物。以下是關于萆薢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特性與功效

  1. 性味歸經
    萆薢味苦,性平,歸腎、胃經。
    主要功效包括:
    • 利濕去濁:用于治療小便渾濁、白濁、淋證等(如《楊氏家藏方》萆薢分清散)。
    • 祛風除痹:緩解風濕痹痛、關節不利,尤其適用于濕熱或寒濕引起的腰痛、腳氣腫痛。

二、臨床應用與配伍

  1. 經典方劑應用

    • 萆薢分清散:配伍益智仁、石菖蒲、烏藥,溫腎化濁,主治小便頻數、白濁。
    • 萆薢丸:與牛膝、澤瀉等配伍,治療風痹、血痹及肢體麻木疼痛。
    • 腳氣腫痛方:配黃柏、蒼術、木瓜等,清熱利濕,緩解腳氣。
  2. 常見配伍藥材

    • 益智仁、烏藥:增強溫腎縮尿作用。
    • 牛膝、杜仲:協同治療腰膝痹痛。
    • 黃柏、澤瀉:輔助清熱利濕。

三、現代研究與注意事項

  1. 藥理作用
    研究表明,萆薢含薯蓣皂苷等成分,具有抗炎、利尿、調節免疫等作用。
  2. 使用注意
    • 腎陰虧虛、遺精滑洩者慎用。
    • 需遵醫囑,避免長期過量服用。

四、古籍記載與擴展

《本草綱目》記載萆薢“治白濁,莖中痛”,《聖濟總錄》等古籍亦收錄其治療痹症的方劑。

如需更完整的方劑信息,可參考《楊氏家藏方》《聖濟總錄》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好的,以下是關于《萆薢》的信息:

詞義

《萆薢》(bì xiè)意為“草木始開花”。

拆分部首和筆畫

《萆薢》的部首是“艹”,筆畫數為22。

來源

《萆薢》是漢字的一個傳統詞彙,源自古代的經典文獻。

繁體

《萆薢》的繁體字為《蓽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字形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意思保持一緻。

例句

他們經過寒冷的冬季,期待着《萆薢》的到來。

組詞

《萆薢》可與其他詞彙組成詞語,如“萆薢盛開”。

近義詞

《萆薢》的近義詞包括“春華綻放”。

反義詞

與《萆薢》相反的詞彙是“草木凋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