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蛖蜄的意思、蛖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蛖蜄的解釋

亦作“蠬蜄”。貝類。《淮南子·說山訓》:“明月之珠,出於蛖蜄。” 高誘 注:“珠有夜光,明月生於蛖中。”《淮南子·氾論訓》:“水生蠬蜄,山生金玉,人弗怪也。” 于省吾 《雙劍誃諸子新證·淮南子三》:“水生蠬蜄(《氾論》), 劉台拱 雲:蠬當作蛖,同蚌,音棒。《説山訓》:‘明月之珠,光於蛖蜄。’《説林訓》注:‘蛖,大蛤。’按 劉 説是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蛖蜄”的詞義解釋如下,綜合古籍考證及文獻記載:

  1. 基本含義
    “蛖蜄”(拼音:máng zhèn)是古代對貝類生物的統稱,特指蚌、蛤等水生軟體動物。其名稱可能源于蚌殼的形态特征或與珍珠相關的特性。

  2.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淮南子》:

    • 《說山訓》提到“明月之珠,出于蛖蜄”,高誘注解為“蛖蜄體内可孕育夜明珠”。
    • 《氾論訓》載“水生蠬蜄”(蠬為蛖的異體字),說明古人認為此類生物自然生于水域,與山産金玉并列。
  3. 字形與異體字

    • “蛖”通“蚌”,指蚌類;“蜄”在古漢語中與“蜃”互通,指大蛤或蛤蜊。
    • 清代學者于省吾考證,“蠬”為“蛖”的異體寫法,兩者均讀作“棒”(蚌的方言音)。
  4. 學術争議
    部分注疏者認為“蛖蜄”可能特指某種能産珍珠的稀有貝類,但具體物種尚無定論,現代研究多将其歸類為古代對蚌、蛤的泛稱。

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相關考證,可參考《淮南子》及清代《雙劍誃諸子新證》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蛖蜄的意思

《蛖蜄》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一種古代小龍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漢字源流字典》,蛖蜄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蟲和龍,共有16個筆畫。

來源

《蛖蜄》一詞最早可追溯到《說文解字》一書。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方言,現已較少使用,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中。

繁體

蛖蜄的繁體寫法為「蟒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蛖蜄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早期的寫法多采用象形字,形狀更接近實物。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演變為現代的樣子。

例句

1. 古人常用蛖蜄來喻指龍蝦。

2. 宴會上,豐盛的蛖蜄成為了美食佳肴。

3. 在古代文學作品中,蛖蜄是生動的描寫對象。

組詞

蛖蜄的組詞有:龍蝦、甲殼類、海鮮。

近義詞

蛖蜄的近義詞有:龍蝦、海蟹、對蝦。

反義詞

蛖蜄的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