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審克的意思、審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審克的解釋

猶審核,察實。《書·呂刑》:“五過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貨,惟來。其罪惟均,其審克之。” 孫星衍 疏:“克與核聲相近……或今文‘克’作‘核’也。”《漢書·刑法志》引作“核”。 宋 王安石 《宣诏·賜敕獎谕權大理少卿蔡冠卿》:“天下之獄,決于大理,汝能審克,以蔽厥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審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含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方面,均體現了嚴謹、核實的核心意義:

  1. 審慎考量,衡量能否勝任:

    • 釋義: 指仔細、慎重地考察、衡量某人或某事是否具備相應的能力或條件去承擔或完成。
    • 來源依據: 此義項主要源于古代典籍的注釋。如《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晉國将領的選拔時,杜預在注釋中解釋道:“‘審克’者,言審量勝其任也。” 這裡明确指出“審克”就是審慎考量(某人)能否勝任其職責。、《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均收錄此義項,并引用《左傳》及杜預注作為書證。
  2. 審核查實:

    • 釋義: 指詳細、周密地審查核實情況或事實。
    • 來源依據: 此義項與“克”字的古義有關。“克”在古代有“核”、“課”(考核)的意思。《尚書·呂刑》中有“其罪惟均,其審克之”的句子,清代學者孫星衍在《尚書今古文注疏》中解釋:“克,與‘核’通。審核之也。” 意為要詳細審核(案情)。《漢語大詞典》、《辭源》等辭書也收錄此義項,并常引用《尚書》及古代注疏作為依據。

“審克”的核心在于“審”,即詳細、周密、慎重。其具體含義根據語境可分為:

該詞體現了古人對事務處理嚴謹、負責的态度,強調在決策或判斷前必須經過充分的考察和核實。

網絡擴展解釋

“審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審克”意為審核、察實,強調通過詳細審查來驗證事物的真實性或準确性。其中:

二、出處與演變

  1. 最早記載:出自《尚書·呂刑》:“其罪惟均,其審克之”,指在判案時需嚴謹核查證據。
  2. 曆史引用:
    • 《漢書·刑法志》将“克”寫作“核”,進一步明确“核實”之義;
    • 宋代王安石在《宣诏》中提及“汝能審克”,用于贊許司法官員的細緻審查能力。

三、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法律、文書等領域,例如:

四、注意事項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尚書》《漢書》等文獻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愎戆筆障布義唱诨朝眷蹉蹉等份,等份兒颠簸颠斤播兩廢落肥墝飛災橫禍貢篚鈎藤國艱國貉還镳海發呵婆婆蕙色降綏見顔交娛角砧錦帆靳色俊麗考繹苛穢鲙殘瞭樓另巧翏翏馬羁冒幸木解嗫唲怒行器懷清彜仍然生各支書硯送君千裡,終須一别隨鸾天均望風而遁枉禁萬羊瓦兆诿口無撥誣道無咎無譽物器仙諜獻體先小人後君子遐州僻壤謝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