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剝複的意思、剝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剝複的解釋

《易》二卦名。坤下艮上為剝,表示陰盛陽衰。震下坤上為複,表示陰極而陽複。後因謂盛衰、消長為“剝復”。《宋史·程元鳳傳》:“極論世運剝復之機。” 清 王韬 《泰西立約不足恃》:“然倚伏之機,剝復之理,本無定局。” 嚴複 《原強》:“物強者死之徒,事窮者勢必反,天道剝復之事,如反覆手耳。” ********* 《國民之薪膽》:“或者盛衰剝復之幾,此暫見之小波瀾,正為多難興邦,殷憂啟聖之因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剝複是漢語中一個源自《周易》卦象的複合詞,由“剝”與“複”二字構成,本義指事物盛衰消長的規律,後引申為世事變遷、人事浮沉的哲學概念。

1. 詞源與本義

“剝”與“複”原為《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兩卦。《周易·剝卦》載:“剝,剝也,柔變剛也”,象征陰氣盛極、陽氣衰微的消退過程;《周易·複卦》則言“複,亨,剛反”,喻指陽氣複蘇、萬物更生的轉折狀态。兩卦相連,體現陰陽循環的辯證思想,故合稱“剝複”。

2. 引申義與用法

在漢語中,“剝複”常借指事物由衰敗到複興的規律。如南宋朱熹《答張敬夫書》雲:“一氣不頓進,一形不頓虧,亦不覺其成。不覺其成,非類乎剝複之自然耶?”此處以自然消長暗喻人事變遷。現代用法多用于文學與哲學領域,如描述曆史周期、社會變革等宏觀規律。

3. 文化影響與權威釋義

《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為“盛衰、消長”,并引清代王夫之《讀通鑒論》注:“君子小人之消長,國家之剝複,於此窺之。” 漢典網(www.zdic.net)等專業辭書平台均收錄該詞條,強調其源于易學陰陽哲學的核心概念。

網絡擴展解釋

“剝複”是源自《易經》的哲學概念,指陰陽消長、盛衰交替的自然規律,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剝複”由《易經》中的“剝卦”和“複卦”組成:

二、引申意義

古人以“剝複”比喻盛衰興替、治亂循環的規律。例如:

三、文獻例證

  1. 清代王韬《泰西立約不足恃》:“剝復之理,本無定局”,強調變化無常。
  2. 李大钊《國民之薪膽》:“盛衰剝復之幾……為多難興邦之因緣”,将危機視為轉機。

四、綜合釋義

“剝複”不僅指《易經》卦象,更發展為哲學概念,表達陰陽消長、物極必反的辯證思想,常用于描述曆史、自然或人事的周期性變化。

如需進一步了解卦象結構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宋史》《原強》等原文,或查閱易學相關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苞裹抱蔓摘瓜巴頭探腦備榜駜駽宸曆踳亂出胎盜巢道臣倒開答疑點頭會意鵝帖翻越氛圍覆醢官槽詭谲無行古屍還好後襟虎威匠筆竭走妓樂金鐘兒侰澀酒色財氣就枕癞活攬撷蠟珠連判李老離灑理業犂子面命明業默仙摹捉乃者惱悻悻偏比聘納衾材青眷棄若敝屣曲知生成詩牀石坎式圍數詞太霄塗附忒修斯文姝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