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風獨搖草的意思、無風獨搖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風獨搖草的解釋

草名。産南方。 唐 段公路 《北戶錄·紅蝙蝠》:“又有無風獨搖草,男女帶之相媚。”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十一·無風獨搖草》﹝拾遺﹞:“ 珣 曰:‘生 大秦國 及 嶺 南,五月五日采,諸山野亦往往有之。頭若彈子,尾若鳥尾,兩片開合,見人自動,故曰獨搖……’ 藏器 曰:‘帶之令夫相愛。’羌活、天麻、鬼臼、薇銜四者,皆名無風獨搖草,而物不同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風獨搖草”是一個具有曆史記載的植物名稱,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一種生長于中國南方及嶺南地區的草本植物,名稱源于其特殊特性:即使無風環境,葉片或莖幹仍會自行搖動。該名稱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北戶錄》,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收錄了相關記載。

二、特性與用途

  1. 形态特征:莖幹直立,葉片成對開合,頭部似彈丸,尾部如鳥尾,觸碰可自動搖擺(《本草綱目》描述)。
  2. 民俗意義:古代認為佩戴此草可增進男女情感,有“男女帶之相媚”的說法(《北戶錄》)。
  3. 别名關聯:與羌活、天麻等植物同被稱為“無風獨搖草”,但實際物種不同。

三、現代延伸釋義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成語,比喻孤立無援、無人關注的狀态。但需注意,此用法非古代原義,而是現代對字面的文學化解讀。


若需了解具體植物分類或古籍原文,可參考《北戶錄》《本草綱目》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風獨搖草》的意思

《無風獨搖草》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沒有任何風吹動,草也獨自搖曳,用來形容人孤獨無助、處境艱難或者表示某種狀态與環境不相稱。

《無風獨搖草》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風獨搖草》的拆分部首為無(無風獨搖草)風獨搖(無風獨搖草)草。它的總筆畫數為18個,其中無為3畫,風為4畫,獨為7畫,搖為10畫,草為4畫。

《無風獨搖草》的來源

《無風獨搖草》最早出現在《莊子·秋水》篇中,原文為“則莫之與觀,’無風而獨搖其榛.’”,意為“如果沒有人能夠與我共同觀賞,‘沒有風卻獨自晃動着那叢松樹’”。後來逐漸演變為成語,形容人處境孤立、無人關注。

《無風獨搖草》的繁體

《無風獨搖草》的繁體字為「無風獨搖草」。

《無風獨搖草》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無風獨搖草》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無風獨搖草》的例句

1. 在這個陌生的城市,他感到孤單寂寞,猶如《無風獨搖草》。

2. 這個思想家不為大衆所理解,他的理論猶如《無風獨搖草》。

《無風獨搖草》的組詞

無風、獨搖、搖草

《無風獨搖草》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孤芳自賞、獨樹一幟

反義詞:衆志成城、同心協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