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風獨搖草的意思、無風獨搖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風獨搖草的解釋

草名。産南方。 唐 段公路 《北戶錄·紅蝙蝠》:“又有無風獨搖草,男女帶之相媚。”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十一·無風獨搖草》﹝拾遺﹞:“ 珣 曰:‘生 大秦國 及 嶺 南,五月五日采,諸山野亦往往有之。頭若彈子,尾若鳥尾,兩片開合,見人自動,故曰獨搖……’ 藏器 曰:‘帶之令夫相愛。’羌活、天麻、鬼臼、薇銜四者,皆名無風獨搖草,而物不同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風獨搖草,是漢語中對一類特殊植物的古稱,其字面意思與特性緊密相關,指在無風的環境中枝葉會自行搖擺或顫動的草本植物。該名稱多見于中國古代文獻,尤以本草學、博物志類書籍記載為詳。以下從詞義、特性、文獻記載三方面進行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釋義

    “無風”指沒有外力(風)作用的環境;“獨搖”強調自主性擺動;“草”點明植物屬性。合指無需風力即可自行搖曳的草本植物。

  2. 核心特性

    此類植物因葉片構造特殊(如對光、濕度敏感)或生長習性(如莖稈纖細柔韌),在靜止環境中仍能産生明顯晃動現象,古人視其為“靈草”。

二、文獻記載與物種考據

  1. 《本草綱目》記載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草部》提及:“無風獨搖草,生嶺南。莖葉如芍藥,根似烏頭,觸之則枝葉自動,無風自搖。” 據現代考證,此描述可能對應含羞草科植物(如Mimosa pudica),其葉片受觸即閉合下垂,古人誤認為“無風自動”。

  2. 《酉陽雜俎》與《嶺表錄異》的補充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稱其“莖細,葉似芍藥”,劉恂《嶺表錄異》載:“無風獨搖草,花如芍藥而小,子如小麥,生嶺南。” 兩書均指向嶺南(今兩廣地區)分布的敏感型植物。

  3. 藥用價值古述

    部分古籍載其根可入藥,《證類本草》引《海藥本草》雲:“獨搖草根溫平,主骨節痛,治折傷。” 但現代中藥典籍已罕用此名。

三、文化意象與誤辨

  1. 文學象征意義

    因“無風自動”的特性,古人常賦予其神秘色彩。如唐詩以“獨搖”隱喻孤高品性,或借指難以捉摸的世态(如王建《道中寄杜書記》:“青山無風獨搖草,白日不照人心肝”)。

  2. 與其他植物的混淆

    部分文獻将“無風獨搖草”與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俗稱“鴿子樹”)混淆。珙桐花序苞片隨風飄動似白鴿飛舞,但需風力驅動,與“無風自搖”特性不符。


參考資料

  1. 李時珍《本草綱目》(人民衛生出版社校注本)
  2. 段成式《酉陽雜俎》,劉恂《嶺表錄異》(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唐慎微《證類本草》(華夏出版社影印本)
  4. 《中國植物志》(科學出版社)珙桐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無風獨搖草”是一個具有曆史記載的植物名稱,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一種生長于中國南方及嶺南地區的草本植物,名稱源于其特殊特性:即使無風環境,葉片或莖幹仍會自行搖動。該名稱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北戶錄》,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收錄了相關記載。

二、特性與用途

  1. 形态特征:莖幹直立,葉片成對開合,頭部似彈丸,尾部如鳥尾,觸碰可自動搖擺(《本草綱目》描述)。
  2. 民俗意義:古代認為佩戴此草可增進男女情感,有“男女帶之相媚”的說法(《北戶錄》)。
  3. 别名關聯:與羌活、天麻等植物同被稱為“無風獨搖草”,但實際物種不同。

三、現代延伸釋義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成語,比喻孤立無援、無人關注的狀态。但需注意,此用法非古代原義,而是現代對字面的文學化解讀。


若需了解具體植物分類或古籍原文,可參考《北戶錄》《本草綱目》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百草白毫子保護關稅邊豪並概步負殘兵敗将草靡風行常用對數錯绮憚憚當琅琅東耕遁佚惡垛二妃翻意豢身回薄回紋記将可丁可卯,可丁可卯兒坑缸老骥嘶風靈夔亂患露辋蠻彊靡骨嗯哎女牆屏室拚嬌輕鄙嶔崎求賢如渴群起效尤區詳冗劇熔爐軟工軟木畫生滾神魔釋绂施衿樹怨私解思義田坑石田閑亭長唾面自幹歪行貨偎擁文螭無兄盜嫂鮮發香墨謝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