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空虛幽靜;開闊清朗。《文選·江淹<雜體詩·效謝靈運遊山>》:“乳竇既滴瀝,丹井復寥泬。” 李善 注引 王逸 《楚辭》注:“泬寥,曠蕩空虛,靜也。” 呂向 注:“寥泬,深也。” 前蜀 貫休 《古鏡詞上劉侍郎》詩:“至寶不自寶,照古還照今。仙人手胼胝,寥泬秋沉沉。” 清 魏源 《章教谕強恕齋書序》:“循海塘東西礮臺眺望一海角,劃然長嘯,水天寥泬。”
(2).指天空。《太平廣記》卷一○二引《三寶感通記·新繁縣書生》:“每至齋日,村人四遠就設佛供。常聞天樂,聲震寥泬,繁會盈耳。” 宋 林逋 《鳴臯》詩:“臯禽名秪有前聞,孤引圓吭夜正分。一唳便驚寥泬破,亦無閒意到青雲。” 清 黃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詩:“辛丑月在子,層雲掩寥泬。”
(3).寂寥;孤單。 宋 葉適 《信州重修學記》:“何 孔 孟 所稱稀闊而不多歟?由 孔 孟 至於今,又加久矣,其可稱者,何寥泬而不繼歟?” 宋 劉敞 《秋雪寄獻臣》詩:“出門顧道路,冰霰埋車轍。咫尺阻相過,誰當慰寥泬?” 清 龔自珍 《已亥六月重過揚州記》:“天地有四時,莫病於酷暑,而莫善於初秋。澄汰其繁縟淫蒸,而與之為蕭疏澹蕩,泠然瑟然,而不遽使人有蒼莽寥泬之悲者,初秋也。”
寥泬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見于古代文獻及詩詞中,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核心義項進行解釋:
形容空曠冷寂、清朗虛靜的狀态
指空間或環境開闊而少有人煙,帶有蕭瑟、清冷的意境。常見于描寫秋日天空、荒野或孤寂心境。如宋代詩人筆下“秋氣日寥泬”即形容秋日天空高遠空曠、清冷寂寥的景象。此義項強調視覺與心理感受上的空曠寂寥。
指代高遠空曠的天空
作名詞使用,特指蒼穹或廣闊的天空,常見于骈文或賦體中。如南朝鮑照《舞鶴賦》中“溯寥泬而飄颻”,即以“寥泬”指鶴翺翔的高天。此用法突出空間的遼闊與超凡脫俗之感。
補充說明:
“寥泬”屬書面雅言,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多保留在古籍、方言或文學創作中。其構詞中“寥”含稀疏、寂靜義,“泬”通“穴”,引申為空曠義,二字疊加強化了空闊寂寥的意象。
參考資料:
“寥泬”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多用于文學或古文語境中,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空虛幽靜;開闊清朗
形容空間或環境的空曠、清冷與甯靜。例如《文選·江淹〈雜體詩·效謝靈運遊山〉》中“丹井復寥泬”一句,李善注引王逸《楚辭》注解釋為“曠蕩空虛,靜也”。
指代天空
引申為對廣闊天空的文學化描述,強調其高遠、空曠的特點。這一用法多見于古典詩文,如貫休《古鏡詞上劉侍郎》中“寥泬秋沉沉”的意象。
寂寥;孤單
表達情感或心境上的孤寂感,如“寥泬無人”等表述,強調人煙稀少或内心的孤獨狀态。
補充說明:
榜檠把細北宋辨識參賀層棟常律持重沖頤川氣大司農點解點書凋喪敦睦高翅帽漢書脥肩降部角膜炎戒箍瘠棄絶話開山鼻祖科頭圓子口惽款附庫丁昆季來路貨老先人闆闆老羞成怒六務盲婚茅土末列女校長棚垜前體秦鳳青馬慶祉日虹扇發山雞舞鏡善談升賞十二宮事功歲首鐵心通常瘏口哓音為法自弊無目夏癸下腳仙苑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