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樹栅的意思、樹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樹栅的解釋

構築栅欄。《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帝聞 備 兵東下,與 權 交戰,樹栅連營七百餘裡。”《元史·世祖紀二》:“夏四月丙戌朔,大軍樹栅鑿塹,圍 璮 于 濟南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樹栅”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具體如下:

一、字面含義(常見)

拼音:shù shān(部分資料标注為shù zhà,可能存在混淆)
基本含義:指“構築栅欄”,即用木材等材料搭建防禦或圍擋結構。
詳細解釋:

  1. 曆史用例:
    • 《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提到“樹栅連營七百餘裡”,描述軍事防禦工事。
    • 《元史·世祖紀二》記載“大軍樹栅鑿塹,圍璮于濟南”,說明其用于軍事圍困。
  2. 應用場景: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指代用木樁、栅欄等構建的防禦體系,如軍營、城池的防護。

二、成語含義(較少見)

拼音:shù zhà
基本含義:比喻“固定不變的觀念或制度”,強調難以突破的束縛。
詳細解釋:

  1. 構成解析:
    • “樹”象征穩定性和堅固,“栅”指阻礙,組合後比喻僵化的思維或制度。
  2. 使用場景:適用于批判性語境,如讨論傳統觀念或體制改革的阻礙。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三國志》《元史》等原文,或參考滬江詞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樹栅的意思

樹栅(shù zhà)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由樹木構成的栅欄,用于圍住或分隔領地或場地。

拆分部首和筆畫

樹栅的部首是木字旁(木字部),由兩個筆畫組成。

來源

樹栅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用立起來的樹木作為圍欄或隔離的材料,逐漸形成了樹栅這一概念。

繁體

樹栅的繁體字為「樹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樹栅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有一種古代的寫法是「樹闌」。

例句

1. 農民在田地周圍建立了一道堅固的樹栅,用來保護莊稼不受野獸侵害。

2. 公園裡的樹栅将遊客和野生動物分隔開來,确保了安全。

組詞

樹籬、栅欄、圍欄

近義詞

樹籬、栅欄、圍欄,意思相近,都指用樹木或其他材料圍成的隔離物。

反義詞

開放、無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