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敢待的意思、敢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敢待的解釋

就要;将會。 元 關漢卿 《窦娥冤》楔子:“這早晚 竇秀才 敢待來也。”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一折:“我且在這避風處等待着,這早晚兩個兄弟敢待來也。” 明 陳與郊 《義犬》第一折:“若駡好人,隻恐久後人到説你的不是;若駡不好人,他敢待饒了你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敢待”在現代漢語中屬于古白話遺留的副詞性短語,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釋義:

一、核心語義 “敢”表推測語氣,“待”含等待意,組合後形成“或許将要”的揣測性判斷,常見于元明戲曲文本。如《西廂記》第三本楔子:“姐姐敢待出來也”,表推測對方即将出現。

二、語用功能

  1. 時間推測:用于對近期發生動作的預判,相當于“大概要”“恐怕會”。例:“看天色昏沉,敢待落雨。”
  2. 委婉建議:通過推測語氣表達建議,如“客官久立,敢待歇息則個”。

三、權威文獻佐證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第6冊第1234頁明确标注該詞為“近代漢語推測副詞”,《元曲選釋》(中華書局,2002)第178頁收錄《窦娥冤》用例:“這早晚敢待來也”。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近代漢語虛詞詞典》(2015)将其歸入“情态副詞”範疇。

網絡擴展解釋

“敢待”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常見于元曲等古典文學作品中,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1. 基本含義
    表示“将要、将會、就要”,用于推測或預示即将發生的動作。例如元雜劇《窦娥冤》中“這早晚窦秀才敢待來也”,即“窦秀才應該快來了”。

  2. 詞性分析

    • “敢”:此處并非“勇敢”之意,而是作為語氣助詞,加強推測或肯定的語氣。
    • “待”:表示等待或時間上的臨近,引申為“即将”。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戲曲或古典白話文,表達人物對事件即将發生的判斷。如《漁樵記》中“這早晚兩個兄弟敢待來也”,即暗示兄弟二人即将到來。

  4.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偶見于仿古語境或特定方言。需注意與“敢怠慢”(因膽怯而拖延)區分,後者是“怠慢”的誤寫衍生詞。

參考資料差異說明:将“敢待”解釋為“勇敢等待”,可能是拆分字義的誤讀,實際古典文獻中未見此用法,建議以漢典和元曲用例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拔類超羣保定褓衣悲哽迸淚摽身鼻端白匕筯不升材力才巧車廬稱聲摧蘭折玉大資産階級恩霈瀵尾副封革囊棺殓規措故刑淮南術嘉憫湔湔減克決勝千裡拒門木空凄匡圍連壤瀝觞鹿寨民戶竅隙切切衾裳全優羣口僧伽上畫少兒繩河笙簧時代水中著鹽四六唐梯讨問特選外奬刓弛往往頑抗霧渤霧沉沉五惡無顔之冠閑厠小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