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弼諧的意思、弼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弼諧的解釋

謂輔佐協調。《書·臯陶谟》:“允迪厥德,謨明弼諧。” 孔 傳:“言人君當信蹈行古人之德,謀廣聰明,以輔諧其政。” 孔穎達 疏:“聰明者自是己性,又當受納人言,使多所聞見,以博大此聰明,以輔弼和諧其政。” 晉 盧谌 《贈劉琨》詩:“弼諧靡成,良謀莫陳。” 唐 杜甫 《奉贈太常張卿垍二十韻》:“弼諧方一展,班序更何躋。” 宋 王禹偁 《單州成武縣主簿廳記》:“然後可移之于郡,用是道佐佑長吏,則 龔 黃 循良之政可待也,復可移之于國,用是道弼諧帝皇,則 堯 舜 雍熙之化可緻也。” 明 李贽 《初潭集·君臣二》:“ 唐待制 肅 與 丁晉公 為友,宅又相對, 丁 将有弼諧之命, 唐 遂遷居州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弼諧”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結構

二、基本含義

指通過輔佐與協作實現和諧,常用于描述君臣、上下級或群體間的配合關系。例如:

三、經典出處與文獻用例

  1. 《尚書·臯陶谟》
    原文:“允迪厥德,謨明弼諧。”
    意為:君主遵循美德,臣子以明智的謀略輔佐,使政事和諧。
  2. 古代詩文引用
    • 晉代盧谌《贈劉琨》:“弼諧靡成,良謀莫陳。”
    • 唐代杜甫《奉贈太常張卿垍二十韻》:“弼諧方一展,班序更何躋。”
      均體現輔佐與協調的語境。

四、現代應用

現代可擴展至團隊協作、家庭關系等領域,強調通過互助達成和諧目标,如“企業管理者需與員工弼諧共進”。

“弼諧”兼具“輔佐”的行動性與“和諧”的目标性,是中華文化中合作精神的凝練表達。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尚書》及漢典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二

弼諧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親和、友好。它的拆分部首是"弓"和"讠",筆畫數為9。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列禦寇》一文中,原文為“善騎者弼,善射者知和諧。”在繁體字中,弼諧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繁體字中的諧字則為諧。下面是一個例句:“彼時的交談是如此弼諧,讓人過目不忘。” 弼諧可以與友善、和睦等詞語組成詞組,近義詞包括友好、融洽,反義詞則有敵對、不和。希望這些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