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荊三棱的意思、荊三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荊三棱的解釋

草名。亦稱三棱草。多生沼澤地。莖柔韌可織物或造紙,塊莖富含澱粉,可釀酒。中醫學上以幹燥塊莖入藥,主治癥瘕積聚等症。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荊三棱》﹝釋名﹞引 蘇頌 曰:“三棱,葉有三棱也。生 荊楚 地,故名荊三棱,以著其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荊三棱”一詞有兩種不同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一、植物/中藥材

  1. 基本屬性
    荊三棱為莎草科植物荊三棱(學名:Scirpus yagara)的幹燥塊莖。别名包括京三棱、泡三棱、三棱草等。

  2. 藥用功效
    具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的作用,主治癥瘕積聚(腹中結塊)、瘀血經閉、食積脹痛等症。《本草綱目》記載其可配伍其他藥材治療痃癖(脅下堅塊)等症。

  3. 分布與采集
    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及湖北、河南等地,秋季采挖塊莖,去除須根後曬幹入藥。


二、成語含義

指代人的性格剛毅堅定,如荊棘般堅韌、棱角分明,象征不畏困難、堅持信念的品質。
例句:

“他性格如荊三棱,面對挫折始終不退縮。”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相關中醫藥典籍或成語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荊三棱》的意思

《荊三棱》是一個常見的成語,用來形容人的性格剛強、剛直,不易被幹擾或改變決定的意志。

拆分部首和筆畫

《荊三棱》這個成語由三個字組成,其中“草”字的部首是“艹”,它有六畫;“三”字的部首是“一”,它有一畫;“棱”字的部首是“木”,它有九畫。

來源

《荊三棱》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馳名策士範蠡。範蠡是春秋時期吳國的重要人物,他的為人剛正不阿,有時甚至剛愎自用,因此人們常用“荊三棱”來形容他的性格。

繁體

《荊三棱》的繁體字是《荊三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草字的形狀與現在相似,但“三”字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一”字是由三個橫折一的形狀組成,而“棱”字則比現在的簡化了,由“木”字的每一筆都用橫折一的形狀來替代。

例句

他的性格如同荊三棱一般,堅定得很,不容易被影響。

組詞

1. 荊棘:指荊樹上長出的棘刺,形容環境、條件等十分艱苦或有困難。
2. 三權分立:黨政軍“三權分立”的原則是指權力分别為黨、政和軍三大機關所獨立行使。
3. 棱鏡:指能把一束光分離成幾種顔色的三棱體形的透明物體。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堅毅、剛正、剛強、剛烈
反義詞:優柔寡斷、懦弱、脆弱、柔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