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荊三棱的意思、荊三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荊三棱的解釋

草名。亦稱三棱草。多生沼澤地。莖柔韌可織物或造紙,塊莖富含澱粉,可釀酒。中醫學上以幹燥塊莖入藥,主治癥瘕積聚等症。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荊三棱》﹝釋名﹞引 蘇頌 曰:“三棱,葉有三棱也。生 荊楚 地,故名荊三棱,以著其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荊三棱(Jīng Sān Léng),是漢語詞典中收錄的一個中藥名詞,特指莎草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的幹燥塊莖。其名稱來源于植物的形态特征(莖有三棱)和傳統藥用習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釋義與字源

“荊”在古代漢語中可指代“荊棘”類植物,亦有“削、斫”之意,此處可能暗指其塊莖需經刀削加工入藥;“三棱”則直觀描述其莖稈呈顯著的三棱柱狀結構。該名稱最早見于宋代《開寶本草》,以植物形态結合藥用部位命名。


二、植物學特征

荊三棱為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及長江流域濕地。其關鍵識别特征包括:

  1. 莖稈直立:高60-120厘米,橫截面呈三棱形,質地堅硬;
  2. 塊莖形态:地下塊莖呈圓錐形或倒卵形,長2-6厘米,表面黑褐色,具密集須根;
  3. 葉片與花序:葉片狹長如劍,花序為球形頭狀,花期6-8月(《中國植物志》第11卷)。

三、藥用價值與性味歸經

在傳統中醫藥理論中,荊三棱被歸類為破血消癥藥,具有以下特性:


四、文獻記載與曆史沿革

荊三棱的藥用曆史可追溯千年: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纂委員會. 中華本草[M].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
  2.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第11卷)[M]. 科學出版社, 1961.
  3. 江蘇新醫學院. 中藥大辭典(第二版)[M].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
  4.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20.
  5. 李時珍. 本草綱目(校點本)[M].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

網絡擴展解釋

“荊三棱”一詞有兩種不同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一、植物/中藥材

  1. 基本屬性
    荊三棱為莎草科植物荊三棱(學名:Scirpus yagara)的幹燥塊莖。别名包括京三棱、泡三棱、三棱草等。

  2. 藥用功效
    具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的作用,主治癥瘕積聚(腹中結塊)、瘀血經閉、食積脹痛等症。《本草綱目》記載其可配伍其他藥材治療痃癖(脅下堅塊)等症。

  3. 分布與采集
    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及湖北、河南等地,秋季采挖塊莖,去除須根後曬幹入藥。


二、成語含義

指代人的性格剛毅堅定,如荊棘般堅韌、棱角分明,象征不畏困難、堅持信念的品質。
例句:

“他性格如荊三棱,面對挫折始終不退縮。”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相關中醫藥典籍或成語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扳價儃僈铳手除亡錯位點蹿殿屎敵鬭頂替丢針兒短什方客泛秩飛鸾翔鳳肥田沃地風移俗改府考海涯滑出溜記裡鼓汲引忘疲駒馬霩清冷酷無情兩蘇鸾剪露筋買收明诏摸門不着拿腔偶倡評别破巢破家縣令乾臯佥佐巧法青李書求賢下士溶解度軵靡三葷五厭穑地生根聲淚食前方丈衰莫束楚水瑞痑軟田連阡陌貼理同宿無墨鮮薧賢谟線頭銜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