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編席或鞋等生活用品的草。 唐 李鹹用 《和吳處士題村叟壁》:“衣蓑留冷閣,席草種閒田。”
席草是一種具有多重用途的植物,其定義和功能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席草指可用于編織生活用品的草本植物,如草席、草鞋等。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如李鹹用《和吳處士題村叟壁》中提到的“席草種閒田”。
古稱“蔺草”,别名燈芯草、石草、鹹水草等。
提示:如需了解具體種植技術或藥用配伍,可參考權威農業或中醫藥資料。
席草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茅草”。茅草是一種長在水邊或沼澤地的草,可以作為蓋房、編席等材料。
席草的部首為“巾”和“艸”,部首巾表示席子,艸表示植物草。
席草共有8個筆畫。
席草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們在建造房屋和編織席子時會使用茅草,因此茅草被稱為席草。
席草的繁體為「蓆草」。
在古代,席草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仍然保留了席和草的意思。比如在《說文解字》中,席草的寫法是「巾艸」。
1. 田間的茅屋用席草蓋着,看起來十分樸素而又自然。
2. 我們将席草編織成了一個漂亮的席子,可以在夏天使用。
3. 小村莊的房屋大多使用席草搭建,顯得非常具有鄉土氣息。
- 席子:用席草編織而成的蓋在床或地上的用具。
- 茅屋:用茅草蓋頂的房屋。
- 茅草:一種生長在水邊或沼澤地的草本植物。
茅草、草席
木材、瓦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