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署搜索罪人。《漢書·外戚傳上·孝宣許皇後》:“ 上官桀 謀反時, 廣漢 部索。” 顔師古 注:“﹝部索﹞部分搜索罪人也。”
“部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詞義解釋
“部索”指部署搜索罪人的行為,強調有組織地安排人員對罪犯進行搜查。其中“部”指部署、分派,“索”即搜尋、追查()。
出處與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外戚傳上·孝宣許皇後》記載的“上官桀謀反時,廣漢部索”,描述了官員廣漢奉命組織搜查叛亂者的史實。唐代顔師古注《漢書》時進一步明确:“部分搜索罪人也”,即分派人員執行搜查任務()。
字義拆分
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研究中。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通緝”“布控搜查”等現代術語替代。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書》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第10卷652頁)獲取更詳細背景。
《部索》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部分和索引的合并,通常用于指代一本書或文獻中的相關章節或條目。
《部索》的部首是「⼨」,筆畫數為4畫。
《部索》是一種簡化字,來源于繁體字「部索」。其中「部」意為分部、部分,「索」則表示查找、檢索。
在古時候,「部索」這兩個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傳統寫法中,「部」是由「口」和「巴」兩個部分構成,「巴」字在右邊;而「索」的上半部是「丿」,下半部是「斤」。
他正在使用《部索》查找相關的資料。
組詞:部分、索引、部分索引。
近義詞:目錄、索引、篇章。
反義詞:整體、總結、歸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