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焠針的意思、焠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焠針的解釋

即火針。中醫用之燒灼穴位以治病。《素問·調經論》:“燔針劫刺其下,及與急者,病在骨,焠針藥熨。”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火·火針》:“火針者,《素問》所謂燔針,焠針也……其法:麻油滿盞,以燈草二七莖點燈,将針頻塗麻油,燈上燒令通赤用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焠針”是中醫針灸學中的傳統術語,通常有兩種解釋方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1.針具制作工藝

“焠”通“淬”,指古代鍛造針具時采用的淬火工藝。通過将金屬針加熱後急速冷卻(如浸入水中或藥液),以增強針體的硬度和韌性。這種工藝多見于早期金屬針具(如鐵針、銅針)的制作,現代不鏽鋼針因材質改良已較少使用該工藝。

2.針刺療法技術

指一種加熱針體後施針的治療方法,又稱“火針”或“焠刺”:

現代應用

當代中醫臨床更多使用“火針”這一名稱,強調其溫通作用,適用于關節炎、皮膚病等。需由專業醫師操作,避免燙傷或感染。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或技術細節,建議查閱《黃帝内經》或專業針灸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焠針

焠針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焠”和“針”兩個部分組成。

部首和筆畫

“焠”字的部首是“火”,拼音為"huan",它總共有12個筆畫。

“針”字的部首是“金”,拼音為"zhen",它總共有7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焠針”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醫療技術。焠針是一種中醫治療方法,通過将金屬針體插入皮膚中,然後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對針進行熱處理,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在繁體中文中,焠針的寫法為「焠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焠針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楚文字中,焠針可以寫作“焠針”或“燻針”。

例句

1. 中醫經常使用焠針來治療一些慢性疾病。

2. 小明嘗試了焠針療法後,感覺身體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組詞

1. 焠病(指通過熱療治療的疾病)

2. 焠傷(指通過熱療治療的損傷)

3. 焠療(指通過熱療進行治療)

近義詞

1. 熱針

2. 熱療

3. 熱療法

反義詞

冷針

冷療

冷療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