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構思新穎精美。 宋 辛棄疾 《西江月·和趙晉臣敷文賦秋水瀑泉》詞:“鏤玉裁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
“镂玉裁冰”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òu yù cái bīng,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詞背景或更多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或文學解析資料。
《镂玉裁冰》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精心雕琢、用心細緻地處理事物。它比喻處理事情的方法和态度非常謹慎、細緻。
《镂玉裁冰》共有五個字,分别是“镂”、“玉”、“裁”、“冰”。
其中,“镂”字的部首是“钅”,它的筆畫數是8。
“玉”字的部首是“玉”,它的筆畫數是5。
“裁”字的部首是“衣”,它的筆畫數是12。
“冰”字的部首是“冫”,它的筆畫數是4。
《镂玉裁冰》的來源最早見于《論語·述而》篇,是孔子的一句名言:“人而不學,如甘狗。”後來逐漸演變為成語,并廣泛應用于描述精心細緻的處理事物的方法和态度。
《镂玉裁冰》的繁體字為「鏤玉裁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镂玉裁冰》為例,其中有幾個字的寫法在古代與現代有差異。
在古代,「镂」字的寫法為「籠」;「裁」字的寫法為「埰」。
1. 他在寫作業時總是非常仔細,每一步都像是在镂玉裁冰。
2. 作為一名匠人,他對待自己的工作非常認真,總是能夠镂玉裁冰般地達到完美。
1. 镂金鋪彩:比喻文采華美。
2. 裁長補短:比喻對事物進行適當的剪裁、修補,使之達到完美。
3. 鑽研:努力鑽研,追求精深。
1. 精雕細刻
2. 精打細算
3. 一絲不苟
1. 馬馬虎虎
2. 漫不經心
3. 粗制濫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