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審的意思、谛審的詳細解釋
谛審的解釋
(1).詳審,仔細審核辨認。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續集·吳越分境》:“然以 後山 之博,而於 杭 越 二州分境亦隨世傳言之,似未諦審也。” 清 梁恭辰 《廣東火劫記》:“當日係四縷辮髮,諦審灰燼痕乃三縷,故不敢哭。”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附錄《追論及補遺》二:“今試谛審《明公尊》中在字下一文。”
(2).正确切實。 章炳麟 《與人論國學書》:“《史德》一篇,謂 子長 非作謗書,将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語亦諦審。”
詞語分解
- 谛的解釋 谛 (諦) ì 仔細:谛聽。谛視。谛觀。谛思。 道理:真谛。妙谛。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審的解釋 審 (審) ě 詳細,周密:審慎。審視。 仔細思考,反複分析、推究:審查。審定。審訂。審核。審美。審計。審評。審時度勢。 訊問案件:審理。審判。審訊。公審。 知道:不審近況如何? 一定地,果然:審如其
網絡擴展解釋
“谛審”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
詳審,仔細審核辨認
指對事物進行深入細緻的觀察、分析或驗證。例如:
- 宋代程大昌在《演繁露續集·吳越分境》中提到,對地理分界的描述需“諦審”,否則易出現偏差。
- 清代梁恭辰的《廣東火劫記》中,通過“諦審”灰燼痕迹推斷真相。
-
正确切實
強調結論或表述的準确性和可靠性。例如:
- 章炳麟評價《史德》時,認為其語言“諦審”,即觀點嚴謹且符合實際。
二、詞源與用法
- “谛”的本義:細察、詳審(源自《說文解字》),如“谛聽”表示仔細聆聽。
- “審”的含義:審查、核實,如“審稿”“審判”。
- 組合義:二字疊加後,強化了“周密考察”的語義,常見于文獻考證、案件分析等場景。
三、例句補充
- 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通過“谛審”銘文細節,佐證曆史觀點。
- 白居易詩中“凝視谛聽”亦體現“仔細”的副詞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古籍用例,可參考《演繁露》《廣東火劫記》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谛審》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谛審,意為深入審視或仔細審查的意思。它常用于形容人們對問題、事件或情況進行細緻入微的分析和考察。
拆分部首和筆畫:
《谛審》的拆分部首是讠和心,其中讠意為言語,心表示與心理相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2。
來源:
《谛審》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中。在古代,人們重視思考和審視問題的過程,認為隻有通過深入的審視,才能獲得正确的結論。
繁體:
谛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不同,所以《谛審》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然而,由于缺乏确切的曆史記載,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無法準确确定。
例句:
1. 他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谛審,找到了一個有解并且可行的方案。
2. 在決定之前,我們需要對利弊進行谛審。
3. 要想取得好的結果,我們需要對每一個細節都進行谛審。
組詞:
谛思、谛聽、谛問等
近義詞:
細審、詳審、詳細考察
反義詞:
草率、輕忽、粗略審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