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既平 隴 ,復望 蜀 。” 隴 ,指 隴 右; 蜀 ,指 西蜀 。後用“隴蜀”比喻人心不足,所求無厭。 明 無心子 《金雀記·臨任》:“真薄倖,原何 隴 蜀 相兼併。”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一·葛端肅公家訓》:“理刑之官,非可以兼輔導,若如所請,将來 隴 蜀 之請,又不知其如何。”
“隴蜀”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語,其含義與用法如下:
源自《後漢書·岑彭傳》中的名句:“人苦不知足,既平隴,複望蜀。”
現多用于書面或成語引用,強調“知足常樂”的反面警示,告誡人勿過度追求利益。
“隴蜀”通過曆史事件抽象出普遍的人性弱點,是漢語中典型的典故類成語,適用于文學、教育等場景。
《隴蜀》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隴和蜀兩個地名。
《隴蜀》分為兩個部首:"阝"(阜)和"虍"(虎),筆畫共計11畫。
《隴蜀》來自于《禮記·曲禮上》中的一句話:“庖丁隴蜀之間,王子乘四,脯肉有餘。”表示隴和蜀兩地之間的距離。
《隴蜀》的繁體字為「隴蜀」。
古時候《隴蜀》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
1. 《隴蜀》之間是古代的重要交通要道。
2. 他的祖籍分别是《隴蜀》兩地。
隴西、蜀道、隴南、蜀漢。
隆廬、隆德、巴蜀。
其無明顯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