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托意念。 唐 道宣 《續高僧傳·譯經四·玄奘》:“蒙手敕雲:‘省表知欲晦跡巖泉,追 林 遠 而架往;託慮禪寂,軌 澄 什 以标今。’”
“讬慮”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構詞和文獻角度解析如下:
1. 字詞拆分解釋
2. 合成詞義 “讬慮”指将意念或思緒寄托于某處,常見于佛教或哲學語境中。例如唐代《續高僧傳》記載玄奘“託慮禪寂”,即通過禅修寄托心念、追求内心澄明()。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表達超脫現實的冥想狀态,如古人對精神境界的追求,或文人借自然、藝術寄托情志的描寫。
提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研究時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佛學典籍原文。
《讬慮》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uo luò。它的意思是交給别人來憂慮或擔心,請求别人替自己分擔擔憂。
《讬慮》這個詞由“言”和“虍”兩個部首組成,部首“言”表示與說話、語言相關,部首“虍”表示與虎、猛獸有關。它共有11筆。
《讬慮》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屬于古漢字,目前已經逐漸被較少使用。
《讬慮》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託慮」。
在古時候,漢字《讬慮》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1. 我非常擔憂這個問題,可以讬慮給你幫我想辦法嗎?
2. 在我感到困擾時,我常常讬慮給朋友,請他們幫我分擔。
1. 大讬慮:非常擔憂的事情。
2. 讬慮者:接受他人讬慮的人。
1. 分擔憂慮
2. 分憂
1. 自理
2. 獨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