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白的意思、禀白的詳細解釋
禀白的解釋
[beg to report] 對上級或長輩報告表白的敬辭
詳細解釋
亦作“禀白”。禀報。向上官或尊長報告事情。 宋 蘇轍 《論吏額不便二事劄子》:“臣遂稟白三省執政。”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崔猛》:“求訴稟白者盈階滿室。” 清 王韬 《淞濱瑣話·徐麟士》:“數人即於簾外禀白:聞言遠客既臨,當以禮見。”
詞語分解
- 禀的解釋 禀 ǐ 承受,生成的:禀性。禀賦。 指下對上報告:禀報。禀複。回禀。 筆畫數:; 部首:示; 筆順編號:
- 白的解釋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樣的顔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晝。白日做夢。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純潔:一生清白。白璧無瑕。 空的,沒有加上其它東西的:空白。白卷。 沒有成就的,沒有效果的:白忙。白說。 沒
網絡擴展解釋
“禀白”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bǐng bái
- 詞性:動詞(敬辭)
- 含義:指向上級、尊長或權威人士報告、陳述事情,帶有尊敬和正式的語氣。
二、詞源與用法
- 曆史背景:
該詞在宋代文獻中已有使用,如《朝野類要》記載“尚書省屬官禀白宰執”,指官員向宰相彙報事務。
- 敬辭屬性:
多用于下屬對上級、晚輩對長輩的正式場合,強調禮節性,如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中“求訴禀白者盈階滿室”。
三、例句參考
- 宋代趙升:“分持所議事上都堂,禀白宰執而施行之。”
- 清代王韬:“數人即于簾外禀白:聞言遠客既臨,當以禮見。”
四、近義詞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官場用語或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4、5的詳細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禀白(bǐng bái)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向上級報告和禀告。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禀部,右邊是白部。禀的筆畫數為5,白的筆畫數為5,總共的筆畫數為10。
禀這個字最早是象形字,形狀是下面是人,上面是一束石,表示人向上奉獻。而白這個字最早是指牛。兩者合在一起,表示人像牛一樣向上級奉獻和報告。
禀白這個詞的來源早在古代就已經存在了。在古代,君王需要聽取臣民的彙報和告知,所以禀白成為了一種很重要的行為。在官場中,人們也要時常向上級禀報工作情況和事務進展。禀白逐漸形成了一種稱謂和行為。
在繁體字中,禀的形狀和簡體字基本相同,成功地保留了原始的形态。而白這個字在繁體字中的形态有所變化,上面加了石部,表示上石加牛,更加強調了向上級奉獻和報告的含義。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禀在金文中的形态更加接近象形,而在隸書和楷書中逐漸變得抽象起來。白在金文中的形态保留了原始的牛的形狀,而在隸書和楷書中變得更加規範和簡化。
一些常見的禀白的例句有:“我要向領導禀白一下工作進展情況。”、“他向上級禀白了他的困難和需求。”等等。這些例句充分展示了禀白這個詞的用法和意義。
除了禀白,還有一些相關的詞語。組詞方面,有禀告(bǐng gào)、禀報(bǐng bào)、禀明(bǐng míng)等等。這些詞語都有向上級報告和禀告的意思,但在用法和語境中有所不同。
禀白的近義詞有彙報、報告、禀告等,它們的意思都是向上級通報情況和進展。而禀白的反義詞則可以是隱瞞、保密等,表示不向上級彙報和報道。
總之,禀白是一個重要的漢字詞語,意思是向上級報告和禀告。它由禀和白兩個部首組成,來源于古代臣民向君王報告和彙報的行為。在繁體字和古時候漢字寫法中,禀和白的形态有一些變化。禀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廣泛的應用,常與其他相關詞語一同出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