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外蓄養鳥獸的園囿。 明 宋濂 《贈劉俊民先輩》詩:“黃鬚年少兒,執矢列先後,一發巧中肋,驩聲溢郊囿。”
“郊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綜合解釋如下:
詞義
指城外蓄養鳥獸的園囿,即古代貴族或皇家在都城外圍設立的狩獵、圈養動物的場所。這類園囿兼具實用(如狩獵、畜牧)與觀賞功能。
構成解析
文獻例證
明代宋濂在《贈劉俊民先輩》中寫道:“黃鬚年少兒,執矢列先後,一發巧中肋,驩聲溢郊囿。” 此句描繪了年輕人在郊囿中射獵成功的場景,印證了其作為狩獵場所的功能。
提示: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獻或曆史研究。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郊囿(jiāo yòu)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城市周圍的郊區或園林、公園。
郊囿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阝”和“囗”。它的總筆畫數為14。
郊囿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這部古代漢字字典中,其中解釋為“遠野也,如郊野也”。繁體字為「郊繞」。
在古代,郊囿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元代的《康熙字典》中将郊寫作「覺」,而囿寫作「褎」。
1. 他們經常在周末去郊囿遠足。
2. 這個城市的郊囿景色美不勝收。
郊囿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郊遊、郊狼、囿地等。
郊囿的近義詞包括:郊區、郊外、郊野、外圍等。
郊囿的反義詞可以是城市、市區、市中心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