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十分之二。《史記·高祖本紀》:“地方二千裡,持戟百萬,縣隔千裡之外, 齊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蘇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稅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禮·地官·載師》:“凡任地……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 賈公彥 疏:“皆無過十二者……皆無過十而稅二。”《漢書·貢禹傳》:“商賈求利,東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歲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稅。” 顔師古 注:“若有萬錢為賈,則獲二千之利。”
(3).形容數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齊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雲氣出表裡。”參見“十二分。”
“十二”作為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數學、文化、曆史及現代網絡語境多角度解析:
一、數學與日常應用
二、文化象征意義
三、曆史文獻中的特殊用法
四、現代網絡語境
總結
“十二”既是基礎數學概念,又承載豐富的文化内涵。其含義隨語境變化,既可指具體數量,亦可象征圓滿、輪回或情感深度。更多曆史用例可參考《史記》《周禮》等文獻原文。
十二是一個中文詞語,表示數字12。
十二的拆分部首是十(一聲部首)和二(兩點水部首),共有9畫。
十二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它是由表示數字10的“十”和表示數字2的“二”組成。
在繁體字中,“十二”這個詞的寫法是「十二」。
在古代漢字書寫方式中,十二的寫法略有變化。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古時候的「十二」寫作「拾貳」。
一些關于十二的例句:
1. 今年是我生日的十二月。
2. 我家裡有十二隻貓。
一些與十二相關的組詞:
1. 十二月:指陽曆年的第十二個月份。
2. 十二生肖:指根據地球上的十二種動物為标志來紀念歲次以及生肖的一種說法。
一些與十二近義詞:
1. 二十:表示數字20。
2. 貳拾:表示數字20的另一種寫法。
一些與十二反義詞:
1. 十:表示數字10。
2. 一:表示數字1。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