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粉身碎骨。 明 王守仁 《辭封爵普恩賞以彰國典疏》:“臣世受國恩,齏身粉骨,亦無以報。”
“齑身粉骨”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ī shēn fěn gǔ,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齑身粉骨》是一個形容詞成語,意指殉情或表達對于愛情的深深忠誠。它源自古代傳說中的愛情故事,逐漸發展為形容因愛而忘我、不顧一切的精神狀态。
我們來拆分一下《齑身粉骨》這個成語。它的聲旁是骨,它的意旁是齊,它的形旁是骨。從字形上可以看出此成語的内涵與骨骼和屍骨有關。
關于《齑身粉骨》的來源并無确切的記載,但它已經成為古代文人墨客描寫愛情和忠誠的重要表達方式。它形象地描述了那種情願付出一切,甚至殉情的精神境界。
在繁體字中,年代久遠的《齑身粉骨》通常會寫作「激身粉骨」。
古代漢字寫法中,「齑」可以寫作「齊」,「身」可以寫作「激」,「粉」可以寫作「粉」,「骨」可以寫作「骨」。這是古代寫法的一種變體,它們的意義與現代寫法完全相同。
下面是一些使用《齑身粉骨》這個成語的例句:
1. 她曾對他說過,隻要他遇到困難,她願意齑身粉骨,絕不離棄。
2. 他的忠誠度是如此之高,願意齑身粉骨為她奉獻一切。
3. 在這個愛情詩中,詩人渲染了一種齑身粉骨的氛圍,将愛情寫得婉轉動人。
與《齑身粉骨》意義相近的成語有「癡心一片」「全心全意」「忠貞不渝」等等。它們都表達了對于愛情和忠誠的一種執着追求。
與《齑身粉骨》意義相反的成語則沒有固定的概念,因為它通常用于形容積極向上和無私奉獻的狀态,與消極和自私的狀态相對立。
總之,《齑身粉骨》是一個富有詩意的成語,形容着一種至死不渝、忘我至深的愛情和忠誠。它的來源雖然神秘,但在古今文人筆下都留下了許多美麗動人的篇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