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遂忿的意思、遂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遂忿的解釋

洩憤;洩恨。《管子·法禁》:“以遂忿為勇者,聖王之禁也。” 漢 桓寬 《鹽鐵論·西域》:“初 貳師 不克 宛 而還也,議者故使人主不遂忿,則 西域 皆瓦解而附於 胡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遂忿"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理解為因憤怒而肆意發洩或放縱情緒。該詞由"遂"(放任、實現)與"忿"(憤怒、怨恨)組合而成,強調在情緒失控狀态下不加約束的行為傾向。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遂"的本義

    指"放任""順心而為",引申為"實現""達到目的"。如《說文解字》釋:"遂,亡也",後演變為"縱任"之意(如"遂欲""遂心")。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忿"的本義

    指"憤怒""怨恨"。《禮記·曲禮上》:"忿言不反于身",鄭玄注:"忿,怒也。"

    來源:《禮記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3. "遂忿"的合成義

    二字結合後,指因憤怒而放縱言行,帶有"洩憤""逞一時之怒"的貶義色彩。例如:

    "因小事遂忿傷人,終緻牢獄之災。"

    此處強調情緒失控導緻的非理性行為。


二、典籍與權威辭書佐證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未直接收錄"遂忿",但通過單字釋義可推演其結構:

    • "遂":放任、順從(如"遂過"指放任錯誤);
    • "忿":憤怒、怨恨(如"忿恚")。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

  2. 《辭源》(修訂本) 指出"遂"含"通達""成就"義,亦引申為"縱容";"忿"為"憤怒"古稱。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

  3. 古代文獻用例

    雖未見直接用例,但類似結構如"逞忿"(《後漢書·窦融傳》"逞忿一朝")可佐證其語義邏輯。

    來源:《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現代使用與語義辨析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獨立使用,多出現于司法文書或曆史文本中,形容因沖動釀成的暴力或破壞行為。需注意與近義詞區别:


結論

"遂忿"屬古語殘留詞彙,其權威釋義需依托字源分析與典籍佐證,核心含義為縱任憤怒情緒導緻失控行為。現代使用中已被"洩憤""逞兇"等替代,但仍見于特定語境強調"因怒縱惡"的因果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

“遂忿”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出處與用法

  1. 經典文獻引用:

    • 《管子·法禁》中提到:“以遂忿為勇者,聖王之禁也。” 此句強調将洩憤視為勇猛的行為是聖王所禁止的。
    • 《鹽鐵論·西域》中記載:“議者故使人主不遂忿,則西域皆瓦解而附於胡。” 此處指通過避免君主洩憤來維護國家穩定。
  2. 現代語境: 多用于書面或學術讨論中,形容因情緒失控而采取報複或發洩行為。


補充說明


來源建議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管子》《鹽鐵論》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暗竹阿夷餅拓疵失毳客飛翮非學無以廣才靜負水膏粥格鬥國民經濟涵淡漢武托孤回檻間腦檢取湔衣極讙究竟說開水犀磕睡煉習立德立言埋照蟒身玫瑰甕末摋黏皮帶骨篣筤潛身鉛印怯八義如字撒和三緯聲價百倍詩艹市鈔十眉時王食輿四辰私有泰加林謄録生田奴忝辱題額通帛屠殘脫胎托醉吐舌外辭外大父溫尋無理式下颔線帖兒洗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