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 王嘉 《拾遺記·周靈王》:“ 浮提 之國,獻神通善書二人,乍老乍少,隱形則出影,聞聲則藏形。出肘間金壺四寸,上有五龍之檢,封以青泥,壺中有墨汁如淳漆,灑地及石,皆成篆隸科鬥之字。記造化人倫之始……及金壺汁盡,二人刳心瀝血,以代墨焉。”後因以指精良之墨。 宋 李維 《休沐端居有懷希聖少卿學士》詩:“彩毫間試金壺墨,青案時看玉字書。”
“金壺墨”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神話的詞語,常被用來代指精良的墨汁或書寫材料。其含義和背景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詞源與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王嘉的《拾遺記·周靈王》。書中記載,浮提國曾進獻兩位擅長書寫的異人,他們隨身攜帶四寸金壺,壺中裝有“墨汁如淳漆”,灑在地上或石上能自然形成篆書、隸書等古文字,記錄天地萬物和人類倫理的起源。當墨汁用盡後,二人甚至“刳心瀝血”以血代墨,足見其珍貴與神奇。
象征意義
“金壺墨”因這一傳說被賦予兩層含義:
文學引用
宋代李維在《休沐端居有懷希聖少卿學士》中寫道:“彩毫間試金壺墨,青案時看玉字書”,此處“金壺墨”既指實際墨品,也借喻詩文創作的雅緻與匠心。
“金壺墨”不僅是一種物質工具,更被賦予了神話色彩和文化意蘊,成為古代文人推崇書寫藝術與精神追求的象征符號。
《金壺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用金壺制作的墨汁,是古代文人用來寫字繪畫的一種墨水。
《金壺墨》這個詞由三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钅”、“土”和“土”,讀音為jīn(hard j)、hú(hard h)和mò。拆分成筆畫後,“金”有8畫,“壺”有8畫,“墨”有14畫。
《金壺墨》是一種文物藝術品的名稱,起源于古代中國。在古代,金壺墨是貴族和文人墨客所偏好的一種特殊墨汁,通常由帶金壺蓋子的瓷壺裝載。這種墨汁有着豐富的字體特征和獨特的筆墨效果。
繁體字《金壺墨》的寫法為「金壺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往往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據研究,古時寫《金壺墨》的漢字形态為「鈐壺墨」。這種寫法與繁體字《金壺墨》類似,但稍有差别。
1. 他用一瓶《金壺墨》寫下了一幅意境深遠的山水畫。
2. 這塊字畫制作精美,用的是名家鑒定的真正《金壺墨》。
1. 金硯墨池 (jīn yàn mò chí) - 想象中文人書房内常見的四寶文具之一。
2. 墨香書法 (mò xiāng shū fǎ) - 用《金壺墨》寫就的優美書法。
3. 翰墨如煙 (hàn mò rú yān) - 形容書法或繪畫中墨的煙霧狀。
1. 金墨 (jīn mò) - 指用金粉制成的墨汁。
2. 硯墨 (yàn mò) - 指用硯台制作的墨汁。
3. 華墨 (huá mò) - 指寫字繪畫所用的高質量墨汁。
1. 水墨 (shuǐ mò) - 指用水和墨塊混合調和而成的墨汁。
2. 草墨 (cǎo mò) - 指用草木煮制而成的墨汁。
3. 炭墨 (tàn mò) - 指用炭磨碎制作的墨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