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ld prodigy] 天分很高或在學術上有天才的兒童
他就是人們所說的神童
(1).指特别聰明、才能非凡的兒童。《南史·劉孝綽傳》:“﹝ 孝綽 ﹞幼聰敏,七歲能屬文。舅 齊 中書郎 王融 深賞異之,常與同載以適親友,號曰神童。”《新唐書·劉晏傳》:“ 玄宗 封 泰山 , 晏 始八歲,獻頌行在,帝奇其幼,命宰相 張説 試之, 説 曰:‘國瑞也。’即授太子正字。公卿邀請旁午,號神童,名震一時。” 魯迅 《準風月談·我們怎樣教育兒童的?》:“ 清 朝末年,有些人讀的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神童詩》。”
(2).謂仙童。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神仙》:“列神童於羽帳,侍玉女於仙車。”
(3). 唐 宋 時所設童子科舉的别稱。《新唐書·文藝傳上·楊炯》:“ 炯 , 華陰 人,舉神童,授校書郎。”《宋史·趙贊傳》:“ 贊 七歲誦書二十七卷,應神童舉。”
“神童”指天賦異禀、智力或才能遠超同齡人的兒童,通常表現為在學術、藝術等領域有超常表現。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指特别聰明、才能非凡的兒童,常被稱為“聖童”“奇童”或“資優兒童”。例如,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學生因年齡小且學業超前,被稱為“神童”。
能力表現
若需進一步了解神童的鑒别與培養,可參考心理學研究或曆史案例。
神童是指在某個領域或技能上表現出非凡天賦和超越同齡人水平的兒童。他們通常在很小的年紀就展示出非凡的智力、才能或技巧,被認為是天生的天才。
神童的部首是竹(⺮),共6畫。
“神童”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七年》中,描述了楚國的一個小兒被稱為神童。在繁體字中,“神童”用「神童」來表示。
在古時候的寫法中,“神童”可以寫成「神童」或者「神乘」,都表示同樣的意思。
他是一位神童,隻有5歲就能彈奏複雜的音樂。
神童天賦、神童教育、神童表演
天才、奇才、聰明才子
平庸、普通、一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