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綠色的草叢、樹叢。 唐 李端 《早春會王逵主人得蓬字》:“緑叢猶覆雪,紅萼已凋風。” 唐 周元範 《和白太守揀貢橘》:“離離朱實緑叢中,似火燒山處處紅。” 許地山 《空山靈雨·處女底恐怖》:“深沉院落,靜到極地;雖然我底腳步走在細草之上,還能驚動那伏在綠叢裡的蜻蜓。”
“緑叢”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ǜ cóng,指綠色的草叢或樹叢,常用于文學作品中描繪自然景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緑叢”字面指茂密的綠色植物群體,如草叢、灌木叢或成片的樹林,強調植物密集且色彩青翠的特點。
多用于詩歌、散文等文學創作,或描述自然風光的語境中,帶有古典意象和畫面感。
“緑叢”既是自然景象的寫實描繪,也是文學修辭的載體,通過色彩與形态的刻畫增強作品的感染力。其用法從唐代延續至近現代,體現了漢語詞彙在文學中的傳承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相關詩詞出處,可查閱《全唐詩》或現代文學作品集。
《緑叢》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綠色的叢生植物”。緑叢具有象征生命力和自然的含義。
緑叢的拆分部首是“糸”和“艸”,分别代表線和草。緑叢總共有13個筆畫。
緑叢是一個日本漢字,常用于描述自然景觀和大自然中的綠色植物。這個詞語也常被用在漢字和日本古典文學中。
緑叢的繁體字是“綠叢”。
根據曆史上的古籍記載,緑叢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的古漢字寫法需要通過研究古代文獻和銘文來了解。
1. 這座公園裡有一片茂密的緑叢,非常美麗。
2. 春天來了,大地上又充滿了緑叢。
3. 雨後的山林中,緑叢顯得更加鮮亮。
緑叢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語,如:“緑草如茵”、“緑竹成蔭”等。
近義詞可以是:“綠林”、“青草”等。
反義詞可以是:“白雪”、“黃沙”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