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健。《舊唐書·文苑傳下·杜甫》:“ 建安 之後,天下之士遭罹兵戰, 曹氏 父子鞍馬間為文,往往橫槊賦詩,故其遒壯抑揚、寃哀悲離之作,尤極於古。” 唐 司空圖 《注<愍征賦>後述》:“愚前述雖已恣道其遒壯悽艷矣,而終不能研其才外之緻,是以擲筆狂叫,寄之他生。” 清 馮班 《鈍吟雜錄·論樂府與錢頤仲》:“ 李于鱗 取 魏 晉 樂府古異難通者,句摘而字效之,學者始以艱澀遒壯者為樂府,而以平典者為詩。”
“遒壯”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力量、氣勢或風格的雄健剛勁。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遒壯”指事物或人具有強大的力量和雄壯的氣勢,常用于描述體格健壯、文風剛健或場景宏偉。例如,可形容書法筆力遒勁,或文學作品情感激昂。
唐代文獻中,“遒壯”常與“抑揚”“悲離”等詞并用,強調剛柔并濟的美學效果。例如杜甫的詩歌被評價為兼具遒勁與哀婉,體現了深沉的感染力。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滬江詞典和查字典的詳細釋義。
遒壯是一個形容詞,意指強壯、肌肉發達,形象的描述一個人有力量和氣概。
遒壯的部首是辶(又稱為走之辶),部首的位置是在字的左邊。遒壯的筆畫數為11畫。
遒壯的字義來源于《說文解字》。遒字指的是聲音的雄壯嘹亮,後來形容為人的體魄也雄壯強健。
壯字是表示強大、健壯的意思。這兩個字合起來,就是用“遒壯”來形容一個人體格強壯的形象。
在繁體中,遒壯的寫法依然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中,遒壯的寫法與現代相比有些差異。主要區别在于筆劃的寫法和結構上的變化。
1. 他一身肌肉遒壯,緊繃着的皮膚顯露出力量與活力。
2. 這座建築設計簡約而遒壯,給人一種莊重而有力的感覺。
3. 那匹馬奔跑時,蹄聲遒壯,震耳欲聾。
1. 遒勁:形容勁道強勁、有力。
2. 遒麗:形容美麗威嚴、氣質高雅。
3. 遒邁:形容氣勢宏偉、高傲。
強壯、健壯、雄壯、有力等。
瘦弱、柔弱、無力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