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eat cordially;entertain;receive cordially] 款待
(1).結交,交往。《南史·張融傳》:“ 高帝 素愛 融 ,為太尉時,與 融 款接。”《太平廣記》卷二○二引 五代 範資 《玉堂閑話》:“或一年半載,與妻子略相面焉。在職之時,唯 流溝寺 長老與之款接。”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娥》:“弟赴都時,父囑文場中如逢 山右 霍 姓者,吾族也,宜與款接,今果然矣。”
(2).猶款待。 明 沉德符 《野獲編·鬼怪·穆象元判冥》:“間以相問,則舊者告以此舊寅丈 穆公 ,重加款接。”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六:“餘從 西粵 過 長沙 ,中丞款接甚殷。”
“款接”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兩層含義,以下結合古籍和現代用法分點說明:
結交、交往(古義)
指人與人之間的結識或往來,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款待、接待(古今通用)
強調以禮相待,現代多用于正式場合。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用例或現代政策背景,可查閱上述标注的文獻及網頁來源。
款接(kuǎn jiē)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款待、接納客人,并為其提供服務或享受待遇。
款接的拆分部首是欠(欠字底欠字旁)和扌(手字旁),共有11個筆畫。
款接兩個字都是古代漢字,具有悠久的曆史。其中,“款”字本義為款待、奉獻,表示對人表示禮待;“接”字本義為接納、迎接,表示對人表示歡迎。将兩個字結合在一起使用時,表達了我們熱情的态度招待客人。
款接的繁體字形為「款接」。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款字的寫法與現代相似,而接字的一種古代寫法是「曵」。
1. 他們在酒店款接了來自國外的客人。
2. 這家餐廳以周到的服務和熱情的款接而聞名。
款待、接納、服務、待遇。
款待、接待、接納。
冷落、拒絕、排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