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德的意思、大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德的解釋

(1) [outstanding merits and virtues]∶大功德;大恩

吾且不以一眚掩大德。——《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2) [noble character]∶品德高尚

(3) [noble man]∶德行高尚的人

(4) [integrity]∶大節,堅定地按照道德、藝術和其他價值準則辦事

詳細解釋

(1).大功德;大恩。《易·繫辭上》:“天地之大德曰生。”《詩·小雅·谷風》:“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晉 陸機 《吊魏武帝文》:“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齊暉。”

(2).謂品德高尚。《管子·立政》:“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國柄。” 尹知章 注:“德雖大而仁不至,或包藏禍心,故不可授國柄。”

(3).指德行高尚的人。《禮記·中庸》:“故大德必得其位。”《孟子·離婁上》:“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 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詩之十三:“大德安鈍拙,下士快新頴。”

(4).大節。《論語·子張》:“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朱熹 注:“大德小德,猶言大節小節。”

(5).佛家對年長德高僧人或佛、菩薩的敬稱。梵語為“婆檀陀”(bhadanta)。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秦太上君寺》:“常有大德名僧講一切經,受業沙門,亦有千數。”《翻譯名義集·釋氏衆名》:“婆檀陀,《大論》: 秦 言大德。《毘柰耶律》雲:佛言今日後,小下苾蒭,於長宿處,應喚大德。”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四章:“帝( 隋文帝 )深崇佛法,天下大德,群集 關中 。”道士亦有稱大德者。 唐 趙璘 《因話錄》卷四:“ 元和 以來,京城諸僧及道士,尤多大德之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德”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大功德/大恩:指重大的恩惠或功績。例如《左傳》中“不以一眚掩大德”,強調不因小過否定大功。
    • 品德高尚:形容人道德修養深厚,如《管子》提到“大德不至仁,不可授國柄”。
    • 德行高尚者:代指具有崇高德行的人,《中庸》稱“大德必得其位”。
  2. 經典出處

    • 《周易·繫辭上》提出“天地之大德曰生”,将“生”視為宇宙的核心德性。
    • 《詩經·小雅》用“忘我大德,思我小怨”反映人性中的矛盾心理。
  3. 佛教尊稱
    在佛教中,“大德”是梵語“婆檀陀”(Bhadanta)的意譯,用于敬稱年長德高的僧人或佛菩薩。

  4. 近義詞與用法

    • 近義詞:盛德、仁德、厚德。
    • 現代用法:多用于贊頌人物品德,如“大德之人”“大德風範”。
  5. 文化延伸
    作為名字時,“大德”寄托對品德與成就的期許,如“遵循本性、順乎自然”的哲學内涵。


若需更完整的古籍引證或佛教相關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佛教經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德(dà dé)是一個非常有深意的詞語,它代表着宏偉的道德和高尚的品德。我們來拆分一下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這個詞由“大”和“德”兩個字組成。其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字的部首是“大”字頭,筆畫有3畫;而“德”字的部首是“彳”字旁,筆畫有9畫。 大德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大德的寫法不斷變化。其中,繁體字是大德的一種書寫形式,它更加複雜,筆畫更多。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也會有所不同,但總體上表達了相同的意義,即道德的偉大和品德的高尚。 一些例句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大德這個詞。例如,“他展現了大德的風範,為人們樹立了榜樣。”在這個例句中,大德被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或态度,展示出了他具有高尚道德的特質。 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來進一步豐富我們對大德的理解。 組詞:大德無疆、大德之舉、道德、高尚 近義詞:善良、仁德、美德 反義詞:惡行、敗德、品行敗壞 通過這些例子和詞語的搭配,我們不難理解大德所代表的含義以及與之相關的概念。大德是一種讓人敬仰和追求的美德,它代表着一種高尚的品質和道德準則。希望我們都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大德,成為一個有德行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