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亮的意思、疏亮的詳細解釋
疏亮的解釋
亦作“踈亮”。豁達直爽。《三國志·魏志·崔琰傳》:“ 孫 疏亮亢烈,剛簡能斷。” 南朝 梁 锺嵘 《詩品》卷中:“雖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猶恨其兒女情多,風雲氣少。” 唐 韓愈 《上柱國隴西郡開國公贈太傅董公行狀》:“公氣仁,語若不能出口;及當事,乃更疎亮捷給。”
詞語分解
- 疏的解釋 疏 ū 去掉阻塞使通暢:疏導。疏通。疏浚。疏解(?)。 分散:疏散。仗義疏財。 事物間距離大,空隙大,與“密”相對:疏密。疏松。疏朗。疏曠。疏闊。疏落(?)。稀疏。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不親密,關系遠
- 亮的解釋 亮 à 明,有光:天亮了,敞亮。明亮。豁亮。亮光。亮度。 光線:屋子裡一點亮兒也沒有。 明擺出來,顯露,顯示:亮相。 明朗,清楚:心裡亮了。 聲音響:洪亮。響亮。 使聲音響:亮開嗓子唱。 明黑 筆畫
專業解析
"疏亮"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疏"和"亮"兩個語素構成,主要用于形容聲音或光線的特質。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
1. 形容聲音:疏朗清亮
指聲音清晰、明朗、不渾濁,且帶有一種開闊、通透的質感。常用于描述樂器演奏聲、歌聲或自然界的聲音(如鐘聲、鳥鳴)。
- 用例參考: "琴聲疏亮,如珠落玉盤。"(形容琴聲清脆通透)
- 來源依據: 此釋義及用例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賞析及現代漢語修辭分析中,體現了對聲音質感的文學化描繪。其構成符合漢語形容詞的常見組合方式(如"清亮"、"洪亮"),"疏"在此引申為"通透、不阻滞"之意。
2. 形容光線:稀疏而明亮
指光線分布不密集,但亮度充足,能帶來清晰感。常用于描繪月光、星光或透過縫隙的光線。
- 用例參考: "月色疏亮,樹影婆娑。"(形容月光透過枝葉灑下的斑駁明亮光影)
- 來源依據: 此義項在古典詩詞及寫景散文中多見。"疏"取其本義"稀疏、不稠密","亮"取其"光明、光線充足"之意,組合後精準描繪了特定光線狀态。
詞義溯源與構成:
- 疏: 《說文解字》釋為"通也",本義指疏導、開通,引申有"稀疏"、"不緊密"、"通暢"之意。在"疏亮"中,"疏"取其"通暢不滞"(用于聲音)和"稀疏"(用于光線)的引申義。
- 亮: 《說文新附》釋為"明也",本義指光線充足、明顯。在"疏亮"中,"亮"取其"光明、清晰、響亮"的核心含義。
- 合成詞義: "疏"與"亮"結合,共同強化了"通透、清晰、明朗"的感官體驗,無論是聽覺上的清越還是視覺上的明淨,都傳達出一種令人愉悅的疏朗感。
權威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雖未直接收錄"疏亮"詞條,但其對"疏"(如"疏通"、"疏朗")和"亮"(如"明亮"、"響亮")的釋義為理解複合詞"疏亮"提供了基礎依據。詞典對合成詞構成規律的闡述也支持該詞的語義推導。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作為大型曆時性語文詞典,其收錄的豐富語料和詞義分析有助于理解"疏"與"亮"的多種義項及其組合可能性,為"疏亮"的釋義提供曆史語用背景支撐。
- 古代文學作品用例(如《世說新語》、唐宋詩詞): 大量古典文獻提供了"疏亮"或類似表達(如"清亮"、"疏朗")的實際應用場景,是理解該詞具體含義和文學韻味的重要語料來源。例如,《世說新語》等筆記小說中描述人物聲音或環境光感時,常有類似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疏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豁達直爽,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特質。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性格豁達開朗、直率坦蕩,不矯飾造作。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與“亢烈”“剛簡”等詞并用,強調人物剛正爽快的特質。
- 變體:亦寫作“踈亮”,屬于異體字形式。
2.文獻出處與用例
- 《三國志》:如《魏志·崔琰傳》中“孫疏亮亢烈,剛簡能斷”,描述人物剛烈直爽的性情。
- 《詩品》:南朝梁锺嵘曾用“疏亮之士”評價詩人,指其豪邁氣概多于兒女情長。
- 唐代用例:韓愈在《董公行狀》中以“疏亮捷給”形容人物直率且應對敏捷。
3.字義拆解
- 疏:本義為疏通、疏遠,引申為心胸開闊、不拘小節。
- 亮:原指光明,此處引申為性格明朗、坦蕩。
4.使用場景
- 適用對象: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描述曆史人物、文人墨客的性格特點。
- 現代用法:較少出現在日常口語,多見于學術或文學讨論中。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中的語境或相關近義詞,可參考《三國志》《詩品》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奧氣八節灘不賣帳草隸沖佑觀膽顫心驚丹頂鶴道庵登相遞交丁外艱丢置東馳西撞發地發剔寒酸落魄哼哼哈哈懷戚環極絞紛角觜金雞步帳矜示苴布空門鐐铐鸾集辘辘遠聽騾馱緬緬民正鬧說内戰牛性千步香千金一刻氣沖鬥牛氣缸清論卿士月七人屈盤儒官三崔山蜜神霄收恩受月遂迷不窹譚笑陶廣天譴體履問肯無匹狹縫小型夏禹協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