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亮的意思、疏亮的詳細解釋
疏亮的解釋
亦作“踈亮”。豁達直爽。《三國志·魏志·崔琰傳》:“ 孫 疏亮亢烈,剛簡能斷。” 南朝 梁 锺嵘 《詩品》卷中:“雖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猶恨其兒女情多,風雲氣少。” 唐 韓愈 《上柱國隴西郡開國公贈太傅董公行狀》:“公氣仁,語若不能出口;及當事,乃更疎亮捷給。”
詞語分解
- 疏的解釋 疏 ū 去掉阻塞使通暢:疏導。疏通。疏浚。疏解(?)。 分散:疏散。仗義疏財。 事物間距離大,空隙大,與“密”相對:疏密。疏松。疏朗。疏曠。疏闊。疏落(?)。稀疏。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不親密,關系遠
- 亮的解釋 亮 à 明,有光:天亮了,敞亮。明亮。豁亮。亮光。亮度。 光線:屋子裡一點亮兒也沒有。 明擺出來,顯露,顯示:亮相。 明朗,清楚:心裡亮了。 聲音響:洪亮。響亮。 使聲音響:亮開嗓子唱。 明黑 筆畫
網絡擴展解釋
“疏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豁達直爽,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特質。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性格豁達開朗、直率坦蕩,不矯飾造作。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與“亢烈”“剛簡”等詞并用,強調人物剛正爽快的特質。
- 變體:亦寫作“踈亮”,屬于異體字形式。
2.文獻出處與用例
- 《三國志》:如《魏志·崔琰傳》中“孫疏亮亢烈,剛簡能斷”,描述人物剛烈直爽的性情。
- 《詩品》:南朝梁锺嵘曾用“疏亮之士”評價詩人,指其豪邁氣概多于兒女情長。
- 唐代用例:韓愈在《董公行狀》中以“疏亮捷給”形容人物直率且應對敏捷。
3.字義拆解
- 疏:本義為疏通、疏遠,引申為心胸開闊、不拘小節。
- 亮:原指光明,此處引申為性格明朗、坦蕩。
4.使用場景
- 適用對象: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描述曆史人物、文人墨客的性格特點。
- 現代用法:較少出現在日常口語,多見于學術或文學讨論中。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中的語境或相關近義詞,可參考《三國志》《詩品》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疏亮的意思
疏亮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清晰明亮,通透明朗。形容事物清楚、明了,不阻塞、不混濁的狀态。
部首和筆畫
疏亮的部首是疒,總筆畫數為12。
來源
疏亮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由字詞“疏”和“亮”組合而成。
繁體字
繁體字“疏亮”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疏亮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不過一般形狀和現代簡體字相似。
例句
1. 他的文字清楚疏亮,讓人一目了然。
2. 教室窗外的陽光透過玻璃散發着疏亮的光芒。
3. 她耐心地為學生解答問題,用簡單明了的語言使知識變得疏亮易懂。
組詞
疏朗、疏通、疏密、亮堂、亮麗、亮相
近義詞
明亮、清晰、明朗、透亮
反義詞
封閉、暗淡、模糊、朦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