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漂杵的意思、漂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漂杵的解釋

浮起舂杵。形容惡戰流血之多。《書·武成》:“會于 牧野 ,罔有敵于我師,前徒倒戈,攻于後以北,血流漂杵。” 孔穎達 疏:“自攻其後,必殺6*人不多;血流漂舂杵,甚之言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誇飾》:“襄陵舉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論,辭雖已甚,其義無害也。” 前蜀 韋莊 《辛丑年》詩:“九衢漂杵已成川,塞上黃雲戰馬閑。” 瞿秋白 《荒漠裡》:“汗血雖然‘漂杵’,詩人卻立在杵上,正在乘長風破萬裡浪。”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漂杵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漂杵”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piāo chǔ,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但核心解釋可總結如下:


基本含義

  1. 原始含義(戰争場景)
    形容戰争慘烈,流血極多,以緻于兵器(如“杵”)漂浮在血河中。此義源自《尚書·武成》中的典故:“血流漂杵”,指商周牧野之戰中,死傷慘重,血流成河。
    例句:

    “兩軍短兵相接,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漂杵。”

  2. 引申用法(文學誇張)
    在文學作品中,“漂杵”也用于誇張地描述大規模流血事件,如《文心雕龍》中“倒戈立漂杵之論”,強調慘烈程度。


争議與誤解


權威考據


使用建議

  1. 在描述曆史戰争或文學場景時,優先采用“血流成河、慘烈厮殺”的原始含義。
  2. 避免混淆“洗衣杵”或“行為輕浮”等非主流解釋,以免造成歧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文心雕龍》等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漂杵

漂杵是個詞,意思是在水上漂浮的長棒。它的拆分部首是木(木頭)和攵(敲打的手)。共有9個筆畫。

漂杵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它是古人用來捕魚的工具。人們将木頭制成長棒,然後在河湖中敲打水面,以驅趕魚群和引誘魚兒上鈎。因為漂杵能在水中漂浮,所以得名漂杵。

在繁體中,漂杵的寫法為「漂杵」,和簡體字相同。繁體字在台灣和香港等地仍然廣泛使用。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對于漂杵這個詞,沒有特定的古代寫法記錄下來。古代漢字的字形和現代漢字有所差異,但漂杵這個詞的基本形狀應該是相似的。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漂杵這個詞: 1. 他手持漂杵,輕輕敲打着水面,引起了一陣漣漪。 2. 遊客們拿起漂杵,在湖中劃動,歡笑聲傳遍整個湖畔。

組詞方面,可以以漂杵為中心進行衍生: 1. 漂浮:指物體在液體中浮動。 2. 漂移:指車輛在高速行駛時在轉彎前後出現偏移。 3. 杵棒:指類似于杵頭形狀的木棒。

近義詞:木棒、敲棒、敲打杆。

反義詞:沉杵(指沉入水底的杵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