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地名。在 江蘇 揚州 城北。 隋 唐 時為風景勝地。 隋炀帝 葬此。 唐 羅隱 《炀帝陵》詩:“君王忍把平 陳 業,隻博 雷塘 數畝田。” 明 夏完淳 《大哀賦》:“ 揚州 歌舞之場, 雷塘 羅綺之地。” 清 鄭燮 《揚州》詩之二:“ 廿四橋 邊草徑荒,新開小港透 雷塘 。”
(2).池名。又名 大龍潭 。在 廣西 馬平 南 雷山 下。 唐 柳宗元 《雷塘禱雨文》 孫汝聽 題解:“ 柳州 雷山 ,兩崖皆東西, 雷水 出焉。蓄崖中曰 雷塘 ,能出雲氣,作雷雨…… 元和 十年十月,公至 柳州 數日,同其弟 宗直 謁雨 雷塘 ,故有此文。”
雷塘的含義主要包括兩個地理名稱和相關曆史文化背景,具體解釋如下:
地理位置與曆史背景
雷塘位于揚州城北,隋唐時期是著名的風景勝地。漢代已有記載,唐代分為上雷塘(約670米邊長)和下雷塘(約780米邊長),後因水利工程逐漸開發為農田。
隋炀帝陵墓
隋炀帝死後曾三次遷葬,最終由唐高祖李淵以帝王禮葬于雷塘。民間傳說其下葬時遭雷擊形成“上雷塘”“下雷塘”等水域,增添了神話色彩。
唐代水利與變遷
唐太宗時期,李襲譽引雷塘水修建愛敬塘,灌溉農田800餘頃。宋代後逐漸淤塞墾為良田。
地理與别稱
位于柳州雷山南麓,又名大龍潭,是當地的自然景觀和宗教場所。
柳宗元與雷塘禱雨
唐代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時,曾在此撰寫《雷塘禱雨文》并設壇求雨,傳說三日後降雨,使雷塘廟成為祈福聖地。
文化意義
古人認為雷塘連通龍宮,建有雷塘廟供奉雷神、龍神,曆代香火延續,現存界石等遺迹。
雷塘主要指揚州和柳州兩處地點,前者以隋炀帝陵和唐代水利聞名,後者因柳宗元求雨傳說及宗教文化著稱。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4、9、11等來源。
雷塘(léi táng)是一個漢字詞彙,由“雷”和“塘”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雷(雨部)和塘(土部)
雷的筆畫: 13畫
塘的筆畫: 8畫
雷塘源自于古代,是指被雷擊的池塘。雷塘具有濃厚的曆史文化背景。
繁體字: 雷塘(雷塘)
在古時候,雷塘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筆畫形狀和順序可能有些變化,但意義和基本形狀保持一緻。
1. 這個地方曾經是一座有着豐富曆史的雷塘。
2. 他甯願選擇在雷塘邊居住,也不願離開這片土地。
雷電、雷暴、雷鳴、塘沽、塘頭
雷池、雷池塘
雷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