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雷塘的意思、雷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雷塘的解釋

(1).地名。在 江蘇 揚州 城北。 隋 唐 時為風景勝地。 隋炀帝 葬此。 唐 羅隱 《炀帝陵》詩:“君王忍把平 陳 業,隻博 雷塘 數畝田。” 明 夏完淳 《大哀賦》:“ 揚州 歌舞之場, 雷塘 羅綺之地。” 清 鄭燮 《揚州》詩之二:“ 廿四橋 邊草徑荒,新開小港透 雷塘 。”

(2).池名。又名 大龍潭 。在 廣西 馬平 南 雷山 下。 唐 柳宗元 《雷塘禱雨文》 孫汝聽 題解:“ 柳州 雷山 ,兩崖皆東西, 雷水 出焉。蓄崖中曰 雷塘 ,能出雲氣,作雷雨…… 元和 十年十月,公至 柳州 數日,同其弟 宗直 謁雨 雷塘 ,故有此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雷塘是中國古代地名,現位于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槐泗鎮一帶。作為曆史地理名詞,其含義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一、地理實體與行政區劃 雷塘最早見于《漢書·地理志》,漢代屬廣陵國,包含上雷塘、下雷塘及小新塘組成的蓄水灌溉系統。隋唐時期發展為區域性水利樞紐,《新唐書·地理志》載其"周回十二裡,溉田八百餘頃",成為揚州農業命脈。

二、文化記憶載體 該地因隋炀帝陵寝而具特殊曆史意義。據《資治通鑒》記載,大業十四年(618年)炀帝被弑後初葬吳公台,唐武德五年(622年)遷葬雷塘。清代學者阮元考證立碑,今存墓冢為嘉慶十二年(1807年)重建。

三、文學意象符號 曆代文人常以雷塘寄寓興亡之歎。李商隱《隋宮》雲"欲取蕪城作帝家",羅隱《炀帝陵》寫"君王忍把平陳業,隻換雷塘數畝田",均借其地理坐标抒發曆史滄桑感。清代《揚州畫舫錄》載雷塘春泛為揚州勝景之一,體現地理景觀向文化符號的轉化。

(文獻來源:1.《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2.《新唐書》上海古籍出版社;3.《資治通鑒》國學網電子版;4.《全唐詩》數據庫;5.《揚州畫舫錄》廣陵書社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雷塘的含義主要包括兩個地理名稱和相關曆史文化背景,具體解釋如下:


一、江蘇揚州雷塘

  1. 地理位置與曆史背景
    雷塘位于揚州城北,隋唐時期是著名的風景勝地。漢代已有記載,唐代分為上雷塘(約670米邊長)和下雷塘(約780米邊長),後因水利工程逐漸開發為農田。

  2. 隋炀帝陵墓
    隋炀帝死後曾三次遷葬,最終由唐高祖李淵以帝王禮葬于雷塘。民間傳說其下葬時遭雷擊形成“上雷塘”“下雷塘”等水域,增添了神話色彩。

  3. 唐代水利與變遷
    唐太宗時期,李襲譽引雷塘水修建愛敬塘,灌溉農田800餘頃。宋代後逐漸淤塞墾為良田。


二、廣西柳州雷塘(大龍潭)

  1. 地理與别稱
    位于柳州雷山南麓,又名大龍潭,是當地的自然景觀和宗教場所。

  2. 柳宗元與雷塘禱雨
    唐代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時,曾在此撰寫《雷塘禱雨文》并設壇求雨,傳說三日後降雨,使雷塘廟成為祈福聖地。

  3. 文化意義
    古人認為雷塘連通龍宮,建有雷塘廟供奉雷神、龍神,曆代香火延續,現存界石等遺迹。


三、其他含義


雷塘主要指揚州和柳州兩處地點,前者以隋炀帝陵和唐代水利聞名,後者因柳宗元求雨傳說及宗教文化著稱。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4、9、11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嘊喍黯雲卑人貶絕超淩承荷尺蠖初稿撮白調灰抄牒報杜口裹足敦囑風雨不透伏老伏曆告地狀歌舞戲宮駕古妝海水難量黑犢衡權荷帙黃晖加官匠營嘉言懿行系帶機偶緝取祭台均賦騉駼老好人流戀輪日馬吊謾詞忙忙碌碌貓步木讷鬧閑内材齧肥炮仗拼綴漆車青烏說旗旐羣立趣味日削月朘掃掠衫袍四邊天禀鐵骨铮铮完粹汙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