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人的意思、艾人的詳細解釋
艾人的解釋
(1).古俗,用艾蒿紮草人懸門上,以除邪氣。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宋 蘇轼 《元祐三年端午貼子詞·皇太妃閣》之五:“仁孝自應禳百沴,艾人桃印本無功。” 宋 陸遊 《新暑書事》詩:“艾人當戶佳時過,筒黍堆盤舊俗非。”
(2).年長的人。 清 方文 《宋儒李文定祠》詩:“艾人相與言,輒稱 李夫子 。”
詞語分解
- 艾的解釋 艾 à 多年生草本植物,嫩葉可食,老葉制成絨,供針灸用:艾子。艾蒿。艾絨。 止,絕:方興未艾。 美好:少(刼 )艾(年輕美好的女子)。 姓。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人的解釋 人 é 由類人猿進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并能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動物:人類。 别人,他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待人熱誠。 人的品質、性情、名譽:丢人,文如其人。 己我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艾人”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俗避邪之物
- 定義:指用艾蒿(一種草本植物)紮成的草人,懸挂于門戶之上,用以驅除邪氣、禳解毒瘴。這一習俗源于古代端午節的傳統。
- 文獻記載:
-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提到:“五月五日……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 宋代蘇轼、陸遊等詩人也在作品中提及“艾人”,如“艾人桃印本無功”“艾人當戶佳時過”。
- 文化背景:端午節挂艾草是古代衛生習俗的體現,因五月被視為“惡月”,艾草被認為可驅百毒,故制成“艾人”或“艾虎”以避邪。
二、年長者的代稱
- 定義:在部分文獻中,“艾人”也指代年長的人,尤其用于尊稱有德行的長者。
- 示例:清代方文《宋儒李文定祠》詩雲:“艾人相與言,輒稱李夫子。”此處“艾人”即指鄉裡年長且有學識之人。
三、補充說明
- 植物特性:艾蒿(Artemisia argyi)是菊科植物,葉含揮發油,傳統中醫認為其有溫經散寒、驅蟲避穢的功效。
- 現代應用:如今端午節懸挂艾草的習俗仍在中國部分地區保留,但“艾人”作為草人的形式已逐漸簡化,多直接懸挂艾葉或艾束。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或民俗細節,可參考《荊楚歲時記》等古籍或地方志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艾人
艾人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多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下面分别介紹艾人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意思
艾人的意思是指非常美好的人,形容某個人的品德、外貌或者才能出衆,令人欽佩和敬仰。
拆分部首和筆畫
艾人由“艹”和“人”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4個筆畫。
來源
艾人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例如《詩經》中的《大雅•文王》就有“百爾艾人,亦各有行”之句,意思是說千百人中有艾人,各有不同的才能。
繁體
艾人的繁體字為「艾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艾人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類似于「艾亻」或者「㑹」。
例句
他雖然年輕,但是他的才華使他成為了這個領域的艾人。
組詞
艾人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艾人雅意、文艾人才等。
近義詞
艾人的近義詞包括:傑人、俊傑、人傑等。
反義詞
艾人的反義詞可以是:庸才、庸人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